首页 > 分享我的秋招之路(芯片上岸版)
头像
ImZinnia
发布于 昨天 17:03 上海
+ 关注

分享我的秋招之路(芯片上岸版)

时间过得好快,今年的立秋已经过去一个多月,又是一年的秋招。最近在牛客也刷到不少求职讨论的帖子,其实在牛客也用了很多年不过潜水的状态,正好最近也跟之前同学回顾自己的这段经历,分享给在求职的朋友吧,可以共勉。

先说一下我的秋招结果吧,去年拿了3个offer,最终选择加入思朗科技,一家在国内芯片领域专注于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处理器内核(MaPU)研发的公司。选择这里,一方面是面试和入职初期感受到的技术驱动的极致求真氛围,另一方面也是从行业和前景考虑,经过对公司的了解和背调,更笃定了自己的选择。

当然更重要的是,我看到了自己在硬科技赛道上的长期成长可能。接下来,我想分享我的秋招经历和选择逻辑,希望能为正在求职的同学提供参考。

一、求职准备:技术基础与行业方向

作为芯片行业的准新人,我始终认为,技术能力和行业认知是求职的两大核心。

在求职前,我花了大量时间梳理行业趋势:现在硬科技成为推动下一轮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而芯片作为硬科技的集大成者,其战略地位和产业价值只会日益凸显。

不过一开始,我也和很多人一样觉得芯片行业高深莫测,一种生人勿近的感觉,总觉得能设计出高端芯片的人一定是天赋异禀,脑子里装着什么特殊的电路图。

但随着对思朗这类企业的研究加深,我逐渐更清晰,芯片行业更需要耐下性子,积累经验,大多岗位都是越老越香,这种慢工出细活的特质,正好契合我追求长期价值的职业观。

我的技术准备上,一方面是IC设计的基本知识,另一方面是处理器架构的一些知识。其实很重要的是能有思考能力,对学过的东西有较深的见解。如果能有处理器的经验是更好的。

二、秋招策略:明确目标 + 适配筛选,拒绝盲目海投

我不是喜欢海投的人,秋招时更倾向于精准定位,毕竟应届生没有工作经验,很难通过零散的招聘信息判断一家企业是否真的适合自己。在投递思朗之前,我也了解过其他行业的机会,但始终觉得适配度不够,直到遇到思朗。

1. 清晰自己的择业目标

对我来说,择业的核心是工作内容、工作氛围和稳定性。我个人很喜欢思朗在做的大芯片,认为有成长性,更重要的是思朗的做事风格也很稳健,在浮躁的芯片行业很难得,也显得很坚定。芯片研发不是互联网所见即所得的快节奏领域,需要企业有长期主义的定力,而思朗的稳健,正好打消了我对行业波动的顾虑。

2. 与公司适配的隐性筛选

秋招中最关键的,是找到双向契合的企业。思朗的招聘流程,让我深刻体会到这一点。

首先是招聘效率:思朗的招聘又快又准。虽然因为公司研究的方向比较特别,很难通过公开渠道收集到足够的公司发展层面的信息,但招聘页面上对个人工作内容和职责的描述很清晰,足够判断是否能胜任该项工作。

简历通过后,HR 很快预约视频面试,面试通过后谈薪资、下发 offer 等操作也是十分迅速,相比之下,我同一天投递的另一家大厂,在我入职思朗两天后才发来第一轮机考通知。

更重要的是面试体验:第一轮视频面试里,部门领导直接作为面试官,面试官听了我的研究报告,然后跟我进行了时长充裕的交流和公司介绍。

在交流过程中,就很直观地感觉到了面试官的儒雅博学。他还对我报告提问了,我可以感受到他对细节的重视。之后,面试官花了20 分钟,给我详细讲述部门和公司的情况,感受到了上级对下属的用心。有面对面的深度沟通,让我提前摸清了团队风格,也确认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公司需求完全契合。

对 2026届同学来说,与其在秋招海投中盲目撞墙,不如像我一样提前锁定目标企业,通过精准投递 + 深度了解+投入准备找到适配的机会,毕竟职业选择不是单向奔赴,而是双向看得到的过程。

三、我选择加入思朗科技的原因

入职至今,我更加确信当初的选择没有错。让我坚定留下来的,主要有这两个方面。

1. 清晰的培养路径

思朗给应届生的成长支持,远超我的预期。刚入职时,有 mentor 的指导,一般不会的都可以去问,他们也会耐心的解答。和mentor的相处是比较暖心的, mentor 一般都会讲很多,有时候我们会讨论很久,问题的解决也会很清楚。更系统的培养是,导师和领导一起为我制定了一个入职半年内的发展计划和目标,细化了我最初几周每天需要完成的学习和工作内容,帮助我熟悉工作流程。

2. 开放协作的团队文化

入职第一周,我最强烈的感受就是工作氛围好。大家工作虽然卷,但不是在彼此竞争的内卷,而是各自负责一个方向处理自己的研究,争取尽快把自己负责的模块完成。因为没有彼此竞争,所以平时研究工作中遇到问题也都能毫无顾忌地互相帮助;跟其他部门沟通时,因为大家都是目标一致地想完成这个工作,所以交流过程也是十分顺畅。

部门领导的风格也很让人舒服:会适当地引导工作方向,但不会对我的具体做法吹毛求疵或指手画脚,我遇到问题时能毫无顾忌地向他报告,他也时常能一针见血地指出解决方向。就连讨论会都是求真导向:当另一位同事提出一种新思路时,大家不会因为可能增加工作量而回避,而是共同讨论可实施性,并且具体的分配了后续的验证任务,每个人都主动领走了一个部分去深入研究,团队有技术好奇心驱动的协作,让我至今还能保持求学时的热情。

四、我的秋招感悟

回顾整个秋招,我有两个最深的体会:

第一,展现契合点比全面优秀更重要。思朗的招聘页面上对个人工作内容和职责的描述很清晰,让我清楚自己将要扮演的角色,因此在面试时能有针对性地强调与岗位的契合度。思朗的面试官都是技术出身,只要你能精准命中岗位需求,他们很快就能看到你的价值。

第二,选择慢成长的行业,反而能走得更远。芯片行业没有速成,成为一个出色的芯片工程师,成长周期是很长的,可能需要十年时间才能独当一面。公司招进一个应届生,普遍需要培养一年以上才能独立负责一些简单的模块。一开始我也有想快速成长的急躁,但入职后才明白,芯片这个行业,就是慢工出细活的地方,想要脚下的路走的长远,就要稳扎稳打,脚踏实地去汲取知识、获取经验,付出的努力都是在为得到高回报铺路。

最后想跟大家说,面对当前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与其害怕变数,不如主动寻找确定的机会,像思朗这样深耕硬科技、有自主核心技术的企业,就是很好的选择。

全部评论

(5) 回帖
加载中...
话题 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