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很多牛友私信我说能不能看看简历,因为一直比较忙,没时间去脱敏,这阵子闲下来了,所以脱敏了然后把简历发出来让大家一起指点指点,有任何问题欢迎大家comment~。
我觉得写简历分为两个大时期:有实习和没实习的时候。然后在有实习的时候可能又可以分为有一段实习和多段实习之后。
我这里就简单讲讲我在没实习的时候和有一段实习的时候所写简历时候的一些小技巧:
一、无实习阶段:用项目展现潜力
在没有实习经历时,优质的项目经历是简历的核心竞争力。我的建议是至少准备两个项目:一个贴近真实业务场景的落地项目,搭配一个体现技术深度的工具类项目(即常说的 “轮子项目”)。关于项目选题的具体方法,之前我在https://www.nowcoder.com/discuss/757298966588383232?sourceSSR=users中已详细分享,选择时重点关注能体现技术思考的方向。
需要明确的是,面试官对无实习阶段的项目会带有 “学习性” 的预期,因此避免面面俱到的堆砌,聚焦核心模块的深度呈现更重要。比如一个完整项目可能包含登录、支付、日志等多个模块,但简历中只需精选 1-2 个你深入攻坚的部分展开。像 JWT 登录、AOP 日志这类基础功能,除非有特别的技术优化,否则不建议作为核心内容写入 —— 这些更像基础配置,难以体现差异化能力。
描述技术点时,推荐用 “问题 - 方案 - 结果” 的结构化句式:
“在 XX 场景下发现 XX 接口存在 XX 问题,调研对比 XX 技术方案后,通过 XX 方式解决,将 XX 指标从 XX 提升至 XX”。如果能通过压测、日志分析等手段获取具体数据(如响应时间、成功率),一定要补充;若指标不够突出,也可侧重技术思路的呈现。
排版上建议采用 “个人信息→学校信息→技术栈→个人项目→其他信息” 的结构。技术栈和项目描述中可适当加粗核心技术点,但注意 “少而精”—— 过多加粗会模糊重点,反而增加阅读负担。
二、有一段实习后:让实习经历成为亮点
当拥有实习经历后,简历的重心需全面转向实习经历。此时排版应调整为 “个人信息→学校信息→实习经历→项目经历”,学校活动、个人评价等非核心内容可直接删减 —— 面试官更关注你在真实工作场景中的表现。
撰写实习经历时,关键要做到 “换位思考”:提前预判面试官可能追问的问题,在描述中埋下技术亮点和思考痕迹。比如不仅要写 “完成 XX 功能开发”,更要说明 “为什么选择 XX 技术方案”“如何解决开发中遇到的 XX 瓶颈”。这些细节既能体现你的复盘能力,也能为面试沟通铺垫话题。
实习经历需要 “反复打磨”:建议每隔一段时间回顾修改,因为随着对业务理解的深入,你会发现之前描述的疏漏或可优化之处。但注意不要等到实习结束才动笔 —— 及时记录过程中踩过的坑、解决问题的思路,这些 “新鲜记忆” 往往是最能体现真实能力的细节,一旦遗漏很难完整还原。
以上就是我在不同阶段撰写简历的核心技巧,附上我的实习阶段简历供参考。如果大家有具体问题或不同见解,欢迎在评论区交流~
全部评论
(7) 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