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慢慢进入成熟期、经济形势不好、互联网行业走下坡路、金融机构数字化投入加大,这几个因素让软件技术领域的头部人才涌往金融机构。
我尝试用这篇文章蜻蜓点水地讲一讲,对软件技术人员来说,有哪些金融单位可以选择?每一种金融机构的特点是什么?
个人经验所限,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指正。
一、银行
首先看体量最大的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央行)
央行清算总中心直属的银清科技。
负责软件开发的成方金科,想去一线有上海,想去二线有天津、成都。
负责数据中心运维的成方金信,想去一线有北京、上海,想去二线有无锡。
三家政策性银行
国家开发银行,在西安有个规模不大的数据中心
中国进出口银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在合肥、珠海、西安都有软开中心。
国有六大行
工、农、建、中、交、邮储
除位居一线城市的总部,以及各省的省分、市分之外,还有遍布各地的直属软开中心、数据中心、科技子公司,如:
工行在上海、杭州、西安、珠海、成都
农行在上海、成都、西安、武汉、天津、雄安
建行主要软件技术研发工作由建信金科承载,建信金科除了上海总部之外,在成都、苏州、厦门、武汉等地也有研发中心
中行在合肥、西安、成都有研发中心,旗下的科技子公司中银金科在武汉、苏州有研发中心。
交行在成都、西安、武汉、长沙、雄安、合肥
邮储在成都、合肥、西安有软开或数据中心。
六大行业的金融科技岗有很多,一般可以分成几类:
1、在省分、市分这类业务部门干甲方的。金融科技岗。
2、总部各直属机构,如软开中心、数据中心专业干软件技术的。
这里细究起来差别很大,简单来说:
1、省分比市强很多,省会/副省级市的市分比一般市分强很多。
2、对于绝大多数普通家庭出身的人来说,二线城市软开中心、数据中心的比一线城市总部的性价更高。
3、想干技术就去软开、数据中心这样的直属机构,不想做技术、写代码、发版本,就去省分、市分这类业务部门。
十几家股份制银行
总行,以及各主要城市的一级分行、各地的软开中心等都会有金融科技岗,比如:
招商银行:招银网络除了深圳之外,在杭州、成都也都有软开发中心。
浦发银行:除总部上海之外,在西安、武汉也有软件开发中心。
光大银行:在合肥建了软开中心
中国民生银行:科技子公司民生科技在西安有研发中心
广发银行:佛山软件研发中心
兴业银行:兴业数金除了上海之外,在深圳、成都、苏州也有研发中心。
浙商银行:除杭州总部之外,科技子公司易企银在西安有研发中心
其它如中信银行、华夏银行、平安银行、山东济南的恒丰银行、天津的渤海银行等,不再一一列举。
城商行
全国大约有百八十家左右的城商行,头部的像:
北京银行、上海银行、江苏银行、宁波银行、南京银行、杭州银行、盛京银行、徽商银行、长沙银行、成都银行、长沙银行等等。
城商行的金融科技岗一般都在当地,有异地研发中心的较少,比如:武汉的九江银行研发中心,苏州的上海银行研发中心等。
城商行的金融科技岗规模大不大、待遇好不好基本取决于城商行的经营规模、质量,而城商行自身强不强又取决于所在城市的经济水平。
因为城商行一般都是当地政府旗下的,承担着发展当地经济的任务,当地政府也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照顾。
农商行
还有几千家的农商行、农信社、省联社,如,常熟农商行、重庆农商行、浙江农信社(浙江农商联合银行)、四川农信、河北农信等数量太多,不再一一列举。
各地的农信社、农商行当前正在陆续地合并重组,注意不要去那些规模太小的,容易被吃掉。
民营银行
因为历史和制度原因,中国绝大多数的银行都属于中央或地方政府,是正经的优质国企。
但也有少数例外,属于制度创新、探索的产物,比如中国的19家民营银行:
蚂蚁网商银行、腾讯微众银行、温州民商银行、天津金城银行、上海华瑞银行、四川新希望的新网银行、重庆富民银行、武汉众邦银行、南京苏宁的江苏苏商银行、湖南三湘银行、北京中关村银行、江西裕民银行等。
这些民营银行是正经的私企,工作强度、稳定性等方面跟一般私企没有什么差别。
评价体系
银行体系这么大,评价银行好坏的维度有很多,但规模肯定是特别重要的维度之一。
2022年,央行、银保监会联合发布2022年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按系统重要性得分从低到高分为五组,这些银行可以看做是官方版的认证名单了:
第一组:9家,包括中国民生银行(股份制)、中国光大银行(股份制)、平安银行(股份制)、华夏银行(股份制)、宁波银行(城商行)、广发银行(股份制)、江苏银行(城商行)、上海银行(城商行)、北京银行(城商行)。
第二组:3家,包括中信银行(股份制)、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国有六大行之一)、浦发银行(股份制)。
第三组:3家,包括交通银行(国有六大行之一)、招商银行(股份制)、兴业银行(股份制)。
第四组:4家,包括中国工商银行(国有六大行之一)、中国银行(国有六大行之一)、中国建设银行(国有六大行之一)、中国农业银行(国有六大行之一)。
第五组:暂无银行进入。
金融科技投入
中国金融体系十分庞大,但银行因为体量大、金融科技投入高,在软件技术领域的招聘上,占了绝对的大头。
从核心系统、业务平台、创新应用、渠道对接,甚至承接外部客户项目,统统都搞。
因为长年累月的高压强投入,头部银行的自研能力非常强悍,金融科技岗的人员规模当然也就非常大。
拿六大行2023年底的数据来说,工行一枝独秀有3.6万人,中、农、建三家都是1万人以上,交通、邮储两家稍微少点,也有7千多人。
六大行加起来近10万人的金融科技岗,即使这里面有很多属于省分、市分业务部门中,也有需求分析师、中后台等非技术岗,那也是个很高的数字了。
除了这些头部大行之外,数量繁多的全国性股份制商行、城商行、农商行、农信社、省联社等也有大量金融科技建设的需求。
不管是铁路、公路等、房地产等传统基建,还是中国近几年如火如荼的数字化基建,都是有建设周期的。
这个周期性体现在微观层面,就是银行对金融科技岗的招聘数量大幅波动。
比如,2022年虽然是中国互联网行业招聘的大凶之年,但银行在各地的软开中心招聘了非常多的金融科技岗,但到了2023、2024年,需求数量直线下滑。
除了建设周期进入缓慢增长阶段之外,因为整个中国经济进入低整增长期,银行息差缩小,也有降本的欲望。
而金融科技岗作为银行的成本中心,相比银行的存、贷、理财、消金等业务,也会有结构调整优化。
比如,某些些六大行的省分就开始砍掉外包,让自己那些原本只需要做做管理而不用写代码的金融科技岗员工开始写代码。
对于政策性银行、六大行、股份制商行这类全国性的头部大行来说,银行的金融科技岗一般分布在总行直属机构和省分、市分这种业务部门两大类。
总行直属机构(软件中心、数据中心、信息科技部、信息科技运营中心等等很多名字)或科技子公司的研发属性更强,技术岗真得要写代码、干项目、搞发布。
而省分、市分这类业务部门的金融科技岗主要是做需求沟通、项目落地、开发商管理等甲方工作,承担研发工作的比较少。
城商行、农商行里面的银行头部玩家一般也都会在总部所在城市有几百、上千的金融科技岗,有成规模的研发团队,比如:
杭州银行在杭州、北京银行在北京、南京银行在南京、重庆农商行在重庆、四川农信在成都等。
而那些数量庞大的腰尾部银行,因为规模小、业务简单,自建软件技术团队的收益不高,不管是中间件、核心系统还是非核心业务系统,一般都是以采购为主。
还有些中小银行会联合起来降低信息系统的建设成本,这就有了“山东城商行联盟”这样的公司存在。
二、券商
全国140家左右的券商中,部分头部玩家如下:
深圳的中信证券,中信集团的子公司。
北京的中信建投证券,股东是北京市国资委旗下的北京金控、中央汇金等。
北京的中金公司,即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首家中外合资投资银行。
上海的国泰君安,已经与海通证券合并,穿透之后的大股东上海市地方政府。
南京的华泰证券,江苏省国资委控股。
广州的广发证券,民营。
上海的东方证券,上海国资委旗下的“申能集团”控股。
北京的申万宏源,国家主权财富基金——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的直管企业。
上海的光大证券,控股股东为光大银行。
深圳的招商证券,招商银行控股。
通过这些头部券商可以发现几个特别:
1、基本都集中在上海、深圳、北京几个一线城市。
2、部分大型银行会设立券商子公司,甚至独立上市。
3、基本都是国企。
除了上面这些头部玩家之外,基本上每个经济大省或直辖市也都会有自己的券商。
这些券商主要还是用来服务本省经济,比如:
成都的华西证券
重庆的西南证券
西安的西部证券
武汉的长江证券
南京的南京证券
济南的中泰证券
金融行业趴在所有行业身上收过路费,整体薪资水平高,再加上国企的身份,作为成本中心的金融科技岗真的是稳定、高薪、不卷。
再加上券商有重视学校学历的传统,招聘时真的是优中选优。
但是,头部券商看起来业务规模很大,对金融科技的依赖也强,但信息系统建设基本被恒生这类金融软件厂商垄断,券商自身每年金融科技岗的招聘量并不大。
券商自身为数不多的金融科技部门一般都在总部所在地,有异地研发中心的不多,比如:
中信建投在西安建了个软开中心
招商证券金融科技中心在武汉
申万宏源除了总部北京之外,在上海也有金融科技岗。
除了上面这些正常的券商之外,还有一些趴在交易这条链路上做生态服务收过路费的。
做这类服务的大大小小企业有很多,一些头部的玩家比如:
1、同花顺
面向小散的流量型产品,主要提供金融信息服务(资讯等),交易通道,数据服务(行情等),投顾,广告(券商开户引流),交易系统软件售卖等。
2、东方财富
他家做的事情比较杂,既有东方财富这种面向C端的综合App(与同花顺正面竞争),也有Choice这种面向机构的数据服务,还有自己的券商、期货、基金牌照等,市值也比同花顺高很多。
3、富途/老虎
国内互联网公司爱给员工发股票,因此每一家中概股的上市,背后都有大量零散的股东(主要是员工股权激励)。
市场需求客观存在,但合法通道上的传统大型金融机构又满足了他们的需求,就让这些做港股、美股交易的公司吃到了一波红利。
三、保险
保险行业没有详细数据,预估1、2百家的样子,这个行业集中度特别高,基本被中国平安、中国人寿这两个万亿市值的大集团垄断。
其它的像中国太保、人保(旗下中华财险)、新华人寿等头部保险公司最高也就2、3千亿级的市值。
当然还有零零总总的非上市险企,北京的泰康保险、南京的紫金保险,以及由山东十几家大型国企发起成立的泰山保险等等。
中国平安是股份制,经营更灵活,中国人寿是正经央企,因此各有特色,你能想象到的,私企与国企的差异,这里都有。
不过平安毕竟是金融集团,至少在软件技术领域的就业方面,相比互联网大厂,在卷、稳定性方面还是会好很多,不过待遇也低一截,毕竟天下没有完美的选择。
中国平安的软件技术自研能力比较优秀,在武汉、成都等地都有研发中心。
除了中国平安之外,保险行业的研发能力整体比较普通,软件采购基本被恒生这样的软件厂商垄断。
2023年1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要求银行保险机构要加强科技能力建设,积极发展产业数字金融。
追溯数据可以发现,保险行业基本都是在这个时间点前后开始大规模招聘信息科技岗,以及设立科技子公司。
还有一类保险企业比较特殊,就是众安保险这样有互联网基因的保险公司。
看起来是保险企业,其实是互联网公司的方式在动作,因此,体量虽小但对软件技术岗位的招聘需求却不少。
四、基金
基金公司分为公募、私募两类。
国内知名的头部公募基金及其背景如下:
广州的易方达基金:广东省、市等地方政府为大股东,另有广发证券、私人持股。
北京的华夏基金:中信证券控股。
广州的广发基金:广发证券控股。
深圳的南方基金:大股东是华泰证券,另有深圳市政府、厦门金控、兴业证券等持股。
上海的富国基金:加拿大蒙特利尔银行、海通证券、申万宏源三分,另有山东省财政厅旗下的省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持股。
上海的汇添富基金:大股东有东方证券,另有上海市政府旗下的上海报业持股。
深圳的招商基金:招商银行及其旗下的招商证券共同持股。
深圳的博时基金:大股东招商证券,另有财政部等持股。
北京的嘉实基金:中国人保旗下的中诚信托是最大股东,另有私人、德意志银行旗下的DWS持股。
北京的工银瑞信:工商银行控股,另有瑞士信贷银行持股。
上海的中欧基金:美国的华平投资、国都证券是头部最大的2个股东,其余都是私人。
深圳的鹏华基金:国信证券控股,另有意大利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意大利欧利盛资本”。
上海的交银施罗德基金:交通银行控股,另有全球头部的英国施罗德持股。
上海的华安基金:大股东国泰君安证券,另有上海市区政府旗下的投资公司持股。
深圳的景顺长城基金:长城证券、外交背景的景顺资产管理各持股49%
上海的兴证全球基金:兴业证券控股,另有半个外资背景的同方全球人寿保险也是持股的大股东。
北京的天弘基金:蚂蚁集团控股。
上海的国泰基金:中央汇金控股,另有意大利最大的保险公司意大利忠利集团持股。
从以上这些头部玩家可以看到几大特点:
1、都分布在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
2、大多数都有券商背景。
3、基本都是国资控股,但会引入外资、私人来改制。
公募基金公司的信息系统都是以采购为主,因此也基本被恒生这样的软件厂商垄断。
大型公募基金的科技岗稳定、不卷,性价比极高,但每年招聘量很少,且主要面向应届生,加上金融行业传统的看重学校学历背景,招聘时很卷。
私募基金的团队基本都是小而扁平,机制灵活,信息系统采购为主,很少招聘科技岗。
但量化私募是个特殊情况,他们会自建小型研发团队做系统研发,招聘量相对比较大一些,C++、Python这些都会有。
国内量化交易在2015年股灾之后起步,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已经出现了很多资产规模百亿以上的玩家了,比如:
致诚卓远、明汯、茂源资本、念空科技、聚宽投资、世纪前沿、启林投资、因诺资产、半夏投资、靖奇投资、邦戴数科、平方和投资、希格斯、涌容资产、淘利资产、蒙玺投资等。
五、其它金融机构
除了上面提到的银行、券商、保险、基金等几类主流金融单位之外,市场上还有一些提供金融行业软件技术基础设施的,比如:
做平台的大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北京证券交易所、广州期货交易所等
中国银联。
上海中汇、中金所、中债登、中证登、清算中心、银联数据等金融体系的基础技术服务机构。
市场上还有大量的租赁、投资、资产管理、金控公司、信用评级等,每家每年招聘计算机类岗位不多,但加起来也算一个不小的盘子。他们每年也会有向市场上投放大量的HC。比如:
招商局集团,招商银行为其子公司
中国中信集团,中信银行为其子公司
中国光大集团,光大银行为其子公司
国家开发投资集团
中国诚通控股集团
中国融通资产管理集团
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国家融资担保基金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建银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再保险集团
中国银河金融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每个省、经济强市也都有自己官方直接、间接控股的金融投资类公司,随便列举几个:
湖南财信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安徽省投资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陕西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金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浙江省交通投资集团
重庆的渝富
四川的川发展
澳门的南光
北京的北京金控
厦门的厦门金控
AMC(资产管理)
比如:五大AMC(东方、信达、长城、华融、银河)以及各省市地方AMC公司
金融数据服务公司
以私企为主,头部玩家如:
万得,产品是大名鼎鼎的Wind。从业务上来说,这个属于小而美的公司,但从软件技术就业角度来说,就是一个技术偏老旧的中小企业。
东方财富也有Choice,但东方财富属于规模比较大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就业是另外一个逻辑。
科技子公司
名气较大的有:中银金科、农银金科、建银金科、工银金科、招银网络、人保科技、浙商银行易企银、浦发银行的浦发科技等。
具体可以见我之前写过的《有点脑裂的金融科技子公司》,这里不再展开。
六、普惠金融
2015年左右,爆发过几年的互联网P2P发展高潮,当时大量公司切入这个赛道。
有C端用户数据积累的互联网大厂几乎全部入局,利用自己的数据+购买的数据来做信用贷,比如:
蚂蚁的花呗/借呗、微信的微粒贷、百度的度小满、360借条、京东白条等等。
赛道内也出现了一些新玩家做的比较好的,有的上市之后被灭掉,有的离上市一步之遥,比如:
51信用卡、挖财、宜信、趣店等等。
我一个前东家的老板,老婆有某大行的关系,能搞到大行不愿意要的低价值客户。
这些用户的信用其实没有大问题,但就是资金需求量太小,几万、十几万这种,当时银行不愿意做这样的生意,他就花钱把数据买过来,成立公司搞这个,很快拿到了大型私募的融资。
那两年我正在创业,经常花钱到手机应用市场买流量,发现各类付费榜单头部基本都被这类公司占领。
其实也能理解,普通行业再怎么赚钱也没有金融挣钱快,拉用户时他们自然比我出价高。
杭州曾经站到了这个风口上,一度成为“P2P之都”,蚂蚁还牵头组建过一个互联网金融联盟。
那时行业纷纷乱乱,又是金融这样敏感的领域,国家监管出手之后,不管是上市的、没上市的,统统GG,中小企业倒闭,大企业老老实实申请牌照、搞合规治理。
过往都已经成为历史。
虽然行业步子太大扯到过蛋,但行业的需求是存在的,最大的核心逻辑就是:
1、国家经济水平好了之后,老百姓消费欲望更强,负债端的资金需求、资产端的理财需求都大幅增长。
2、国家传统的金融体系是为政府、大型企业为主,面向小商户、个人消费者的金融服务和产品太少,满足不了需求。不信你看支付宝的理财业务,才发展几年就靠着“蚂蚁雄兵”成为第一梯队的分销渠道了。
希望国内的普惠金融市场越来越成熟、规范,既能满足老百姓的资金、理财需求,又不要做“鼓动农民工贷款给女儿过生日”这种过度消费的事。
七、金融软件厂商
过去红火过很多年的外贸、民营制造业,现在已经成熟的互联网,正在或衰落的的房地产,方兴未艾的AI、新能源汽车等等,不管是哪个行业站到风口上,都要从金融行业获取资本。
资本当然是有成本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金融行业是趴在所有行业身上吸血。
金融行业有钱,这些钱有很多会投到信息系统建设上,这就养活了市场上大量的金融软件厂商,比如:
恒生、中电金信、神州信息、宇信科技、衡泰、金证、长亮、顶点、润和、赢时胜、科蓝、银之杰、新晨、百融云创等等。
银行数量很庞大,头部银行的自研能力十分强悍,而腰尾部以外采为主。
中电金信、神州信息、宇信科技位列银行系统供应商的前三。
非银行金融机构中,证券、保险、基金这几个行业基本被恒生垄断,其它对手拍马难有,上面虽然列了一堆上市公司,但除了恒生之外,其它大部分年营收也就十亿人民币级别。
上面提到的恒生、中电金信这些主的客户是国内金融机构,除此之外,市场上还有少量为国外金融机构服务的软件技术公司,比如:
重庆的盛宝金融为丹麦盛宝银行服务。
汇丰在广州、西安有研发中心为自己提供软件技术服务。
道富信息科技(浙江)有限公司(“道富杭州”),早期是浙大老师创办的公司,后来被美国道富银行收购,负责美国总公司的IT系统建设。
美国运通在杭州成立了连通(杭州)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承接一部分IT信息系统建设。
这类企业稳定不卷,但可能会受宏观的国际形势影响。
八、总结
从就业角度来说,金融科技岗位有几个鲜明的特点:
1、他们的人才策略以校招自主培养为主,社招较少,因此校招进银行比社招进去要轻松很多。
2、金融从所有行业身上吸血,整体利润率高,给到员工的薪酬待遇很有吲力,再加上软件技术作为金融机构的成本中心,相对稳定、不卷,性价比很高。
3、行业盘子大,招聘量大。
4、校招时对学生的学校学历背景、综合素质等方面较为看重,甚至本省、本市的学生在应聘时还会有buffer,对专业技能的考核没有私企大厂那么严苛,适合背景不错而专业能力一般的人。
5、一般在发offer时不会确定特别细的工种,如,前端、后端、测试等等,而是进入单位之后再定岗,甚至有的企业会有轮岗、双选等过程。
金融科技岗虽然在全国一、二线城市遍地开花,但房价太高,如果没有家里的经济支持帮助买房的话,定居成本很高。
二线城市虽然待遇相比一线城市打一些折扣,但考虑到物价、房价、消费水平之后,二线城市的性价比远高于一线城市。
最近几年互联网行业不好混,很多人在互联网大厂卷累了之后跳槽到金融企业,这也是条路。
虽然近几年金融企业喜欢社招一些有大厂背景的人,但整体数量不多,架不住互联网发展趋势下行之后大量的码农出局,导致“社招进金融企业”这条路越来越挤。
拿我周围亲眼见到的例子来说,同样从京东出来跳槽去银行,几年前过去的人是正编,现在想过去只能选干外包。
以上,对金融领域的就业机会做了汇总,但涉及到具体的职业发展和决策时,往往会有很多的实操细节问题。
有任何具体问题,欢迎私信交流
全部评论
(2) 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