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背景
小黄是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初入职场,憧憬着书写优美的代码。
这一天,领导找到小黄,对小黄说:小黄呀,你刚来公司,对公司业务还不是那么熟悉,这里有一个小需求,你去做一下吧。
小黄回到了自己的工位上,点开了需求文档:
- 公司新上了一批宠物,需要根据其特征进行排序,优化客户的使用体验
- 猪:根据吃的多少排序
- 狗:根据叫的分贝排序
- 猫:根据体重进行排序
小黄看完了需求,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笑容,不知道的还以为中彩票了。
小黄心想:一个简简单单的排序,这也算需求,看我把他拿下。
殊不知,这一个简简单单的排序,差点让小黄摊上大事。
2. 初步实现
小黄的方案:
创建三个类
- 猪:
public class Pig {...}
- 狗:
public class Dog {...}
- 猫:
public class Cat {...}
- 猪:
创建一个Sorter类,包含三个方法
- 第一个方法:
public void pigSort(Pig[] array) {...}
- 第二个方法:
public void dogSort(Pig[] array) {...}
- 第三个方法:
public void catSort(Pig[] array) {...}
- 第一个方法:
测试类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Dog[] array = new Dog[]{new Dog(3), new Dog(1), new Dog(2)}; Sorter sorter = new Sorter(); sorter.dogSort(array); for (Dog dog : array) { System.out.print(dog + " "); } } }
小黄看了看测试结果,一切正常。心想:这就是公司需求嘛,也太简单了吧。
小黄拿着自己写的代码去找领导,准备向领导展示自己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解决掉这个需求。
领导看了看小黄写的代码,提出了几个问题:
- 如果我现在有上千批宠物,你每一个宠物都弄一个Sort方法吗?
- 如果我每一个宠物都有2种特征,分别排序,你是不是还要给我写一个方法?
- 你代码的可扩展性、可维护性有吗?
自己好好去看看设计模式中的策略模式,去认真修改一下自己的代码。
小黄懵了,没想到信心满满的代码,居然错误这么多。
小黄仔细想了想,确实自己大量的使用 if else 会造成扩展性降低,于是上网搜了一个叫“爱敲代码的小黄”的公众号,有一篇讲解策略模式的文章,认认真真的看了下。
3. 策略模式下的实现
策略模式最大的优点就是避免了大规模的if else
判断
策略模式有一个公共的 Strategy 接口,通过该接口,封装着实现同一种事情的不同方法
比如:拿上述小黄的例子来说
- 同一种事情:排序
- 不同的方法:每个动物排序的特征不同
我们来画出整个需求的结构图:
我们首先要创建一个公共接口,名字叫
Comparator
,作为我们所有宠物排序的公共接口- 使用<t>的原因:每个宠物的属性不同,我们需要使用泛型来传值</t>
public interface Comparator<T> { int compare(T o1, T o2); }
实现公共接口的三个实现类(这里只写猫的,其他类似):
猫
public class CatWeightComparator implements Comparator<Cat> { @Override public int compare(Cat o1, Cat o2) { if (o1.weight > o2.weight) { return 1; } else if (o1.weight < o2.weight) { return -1; } else { return 0; } } }
狗
public class DogSoundComparator implements Comparator<Dog> {...}
猪
public class PigEatComparator implements Comparator<Pig> {...}
实现我们的主要类:Sorter
- 作用:主函数只需要告知 Sorter 我们当前使用的哪个数组及哪个实现类既可以完成排序
public class Sorter<T> { // arrry:传进来的数组 // comparator:比较器的类型 public void sort(T[] array, Comparator<T> comparator) { for (int i = 0; i < array.length - 1; i++) { for (int j = 0; j < array.length - i - 1; j++) { if (comparator.compare(array[j], array[j + 1]) > 0) { T temp = array[j]; array[j] = array[j + 1]; array[j + 1] = temp; } } } } }
实现我们的测试类Main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Dog[] array = new Dog[]{new Dog(3), new Dog(1), new Dog(2)}; Sorter<Dog> sorter = new Sorter<>(); sorter.sort(array, new DogSoundComparator()); for (Dog dog : array) { System.out.println(dog); } // 输出为:Dog{food=1} Dog{food=2} Dog{food=3} } }
至此,我们来看小黄领导提出的三个问题
- 如果我现在有上千批宠物,你每一个宠物都弄一个Sort方法吗?
- 如果我每一个宠物都有2种特征,分别排序,你是不是还要给我写一个方法?
- 你代码的可扩展性、可维护性有吗?
我们观察如上的架构图可以发现,对于Sorter方法,我们从来不会更改其代码,当我们需要增添一个特征或者宠物时,我们采取的是增加一个实现类的操作
无论有多少宠物、多少特征,我们只需要在容器内增加实现类,让外部Sorter调用即可,极大的增加了代码的可扩展性
4. 总结
策略模式真正核心的地方在于:实现同一种事情使用不同的方式,当遇到这类问题,我们就可以想想能不能采取策略模式进行解决。
小黄看完之后,连夜改善了自己的代码,第二天去找领导
领导对这版代码颇为赞同,对小黄说:这一版代码实现的不错,继续加油。
小黄刚想走,领导喊住了他,小黄以为自己代码又出错了,没想到领导问:小黄,你在哪这么快学会的设计模式?
小黄舒了口气,小声的说道:有一个“爱敲代码的小黄”的公众号,他最近正在写设计模式的专题,我看完就会了
领导说:那我也去关注下,正好最近没事做,去看看这小子写的怎么样
小黄的职场之路未完......
全部评论
(0) 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