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揭开投资行研的神秘面纱——投资行研新人的一些体会
头像
价值老猿
发布于 2021-04-20 20:05
+ 关注

揭开投资行研的神秘面纱——投资行研新人的一些体会


本文重点内容导读:

1、一个新人在买方的具体工作体会

2、买方财务投资和战略投资的不同

3、行研这一领域的职业发展问题

完整全文见公众号 :价值老猿

本文面向群体:在校生(一两年前的我)和其他对行研感兴趣的朋友

自从机缘巧合进入这一行以来,我总会和身边朋友交流对行研这份工作的理解和体会,当然也从身边职场前辈或者知乎回答中学到了很多。近来,身边也有正在择业的朋友对行研这份工作感兴趣,找我聊聊我的经验。进入这个行业以来,我发现自己对其还是蛮喜欢和感兴趣的,那不如就把我的体会,结合周围人的一些经验,在这篇文章中总结一下吧,可以算是一个初步的“扫盲”篇了。不过呢,因为我还是新人,也没考过相关的证书,先把免责声明讲在前面呀,这里的内容既然是以我的个人理解为主,难免会有疏漏,各位看官也就只当是众多知乎回答中的不是非常严谨但也有认真去写的一篇吧。

记得高考结束之后选择专业时,有一个说法是,如果想要未来从事金融行业,其实不一定要选择金融这个专业,选择一个理工科专业,拥有该行业的专业背景也是可以的。其实这个描述,说的大概就是“行研”这份工作了。跨专业就业不是不可以,但是如果完全放弃自己从前的专业积累也不能算是特别好的一种选择;行研这份工作嘛,恰恰是金融领域里最适合理工医科学生从事的工作了,在我看来并不算“转行”,更像是“迁移”。

关于卖方和买方的划分与区别,知乎等一些知识平台上有蛮多详细科普的,这里不再赘述了。在我看来呢,一个工作的本质,和这份工作的kpi紧密相关;这是因为,一份工作的基本薪酬与奖金就是和kpi密切相关的。对于卖方工作我没有实战过,在下面具体讲买方工作时我可以讲讲,我的领导、身边同事以及我对卖方的认识吧…

我开始在一家私募从事二级市场的医疗行业研究,说白了就是,看医疗行业的股票。那家私募是比较重视基本面研究的(与交易型的相对应)。当时我们办公室有7个人,5位研究员各看一个行业,1位基金经理,1位研究部经理。其实最终决定股票池的还是后2位经理,我们其他5个人相当于他们的智库,为他们搜集各种资料信息领导就像一本《十万个为什么》,通过对企业提出各种大问题、小问题再由研究员进行解答,希望企业可以一丝不挂地站在投资人面前来接受评判我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途径有:查找研报和招股说明书这些公开资料、很难查到公开信息的可以询问卖方研究员(对于他们算派点,赚奖金;对于我来说,加快研究速度)或者公司董秘(一般在去企业调研的时候,要积极和企业董秘、买方卖方同行建立联系,方便日后工作沟通,这一点也是领导教我的)。当时,我的领导说,为什么卖方有那么多研究员和研究报告,但是买方还要招研究员呢,因为我需要你们看得更细更深。这一句话印证了我刚入行时同学和我说的“这一行确实很辛苦,因为跑赢市场平均水平才能盈利甚至才能活下去。”

什么样的人适合在私募当基金经理呢?我觉得是对股票市场复杂的规律有极大兴趣研究的人吧…比如,当时我的同事里,有大学期间就参加学校模拟炒股大赛的,有写文章分析股票的散户大V,毕竟买方研究员有“推票”的压力私募有一个好处是,可以英雄不问出处。比如说林园这种散户大牛,从学历上讲,他不如公募里大都出自名校硕博的明星基金经理,可是人家买股票的收益率就是高啊…

下面我讲一讲我正在做的一级市场战略投资吧

其实一开始想跳槽的时候,也没个明确想法,就是觉得在私募待着不美好…但是说起来,我真的要感谢这一段很drama的工作经历,再加上疫情作为医疗行业的催化剂大大推动了行业在投资领域的热度,我后面相继拿到了好几个行研类的offer…现在选择的这家嘛,具体职位变成了主要面向一级市场的战略投资。

面试时候,领导和我讲了一些战略投资与财务投资的不同,我觉得这部分内容很有意义,所以在此复述一下。财务投资嘛,最知名的大概是高瓴,认为一个领域有发展前景,可能会把这条赛道前三的玩家都投了,然后等着几年后收钱。这种投资方式,简单粗暴,但是有效。其他机构的生存策略可能是通过更精细的研究控制风险提高收益,但这无疑拉长了投资周期,也会错失一些机会;而高瓴仗着财大气粗,可以以速度取胜,短时间内打出多发子弹,宁可错打也不错失…医药领域的战略投资呢,主要是一些主业搞医疗的企业在做,比如很多医药外企在华都会设立一个搞投资的分公司,也有一些本土企业设立投资&BD部门来实现企业的外延式增长。这些企业或部门做的事情,有一些也是财务投资,给钱等退出;除此之外,还存在一些更多元的投资方式,比如代理权的引进、企业孵化、等等(原谅我现在接触的有限)。对于后者,盈利是一方面的考量因素,另一方面更要考虑被投的企业或技术与企业自身业务的关联性、协同性。更详细的介绍知乎也有,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深入了解。

接着说一下我做战略投资研究员的工作体会。首先,我在一级市场的工作节奏相比在二级市场可以说是温和了许多,以项目为工作周期,而不需要关注每天的新闻大事件。不过工作节奏和工作强度这件事,其实是每家公司有每家公司的特点,不能一概而论。其次,我觉得关注点有所不同,现在我会更关注技术和市场,对于企业其他诸如运营、销售能力等方面的能力不是很在意。我甚至觉得,战略投资人在做技术引进时,是不是原本就预计被投企业存在技术以外的其他短板,不然为啥要把代理权交给我们呢。此外,一级市场接触的项目会更加前沿,这同样是一级和二级市场本身的区别导致的。至于工作方法,我在一级参考的主要资料是企业的BP以及相关学术论文,有需要时可以进行相关专家访谈,因为看医疗器械所以还要看许多手术视频,研究方法其实一二级有类似之处现在我所在的部门有8个人,3个研究员,2个经理,2个总监,1位vp,都是看医疗器械的,具体的项目方向每个人会有不同侧重。

最后讲讲职业发展道路。其实一开始我只是想好了要去做行研,除了对于其他一些工作的不喜欢之外,我对行研的理解是,这是一个可以培养比较solid的职业技能且有明确自我积累与提升的工作。无论我在哪里工作,我进行的研究和因此而产生的研究报告都将成为我的“作品”,就像设计师的设计作品一样,可能我会因为各种原因想要跳槽,届时,这些“作品”是面试时最好的敲门砖(还有,现场来个路演,分析一下以前看过的企业或者项目)。同时,我认为行研这份工作像极了在学校读书:个人的勤奋努力+天赋(包括逻辑思维能力、语言书写能力等)是最重要的,而企业的平台和资源以及领导的言传身教也很像是不同的学校和老师,为入行的学生们提供了最基本的帮助与学习方法的指导。就我而言,我觉得老师和同窗都是很重要的因素,我能从和他们的交流中学到不少经验,彼此多交流也可以为自己的思路查缺补漏。至于日后的发展,我觉得,可能“写报告”这件事主要针对junior,是一个初始的积累阶段;成为领导以后的理想状态是,对行业的发展态势有更明确的洞见并能输出自己的观点、把握投资时机,同时与各方的联系也建立好了,在行业内有人脉和自己的声望。对于买方来说,二级的终极目标是基金经理,kpi是基金净值;一级买方的话,如果是财务投资,发展方向是投资经理,kpi是投资项目的收益;如果是一级买方的战略投资,发展方向是投资经理或者项目经理,kpi除了投资收益还有可能是项目落地进展。我隐约觉得,“项目经理”是一个更为普遍的职位,可能更容易一些?(也许这是错觉,因为同事和我说,财务投资主要靠兜底条款,做项目更偏向实操了)。

我选择做医疗行业的行业研究员,一个真实原因是没有什么其他更吸引我的选择(好真实啊),另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生物相关行业是一个朝阳行业”。这意味着,这个行业是投资领域的热点。放一张图来说明医疗行业的投资热潮吧~


最最后,大家都会很关心薪酬待遇是不是?我只能说,junior不多,没有互联网多,没有深圳老师多…其实我并不对自己不太高的工资不满意,因为我还是挺喜欢投研的


全部评论

(1) 回帖
加载中...
话题 回帖

推荐话题

相关热帖

近期热帖

近期精华帖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