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官首先自我介绍,告诉我面试的流程,首先是部门的介绍,其次是和我沟通一下岗位的意向(因为我投的是产品而不是运营),然后是根据过往经历对我进行提问,最后会给我一些反馈。
再次感叹一下美团在招聘上应该给每位面试官都有做培训,似乎每位面试官都会先介绍自己、介绍面试流程。而不是像有的公司那样,一开始就,“你先做个自我介绍吧”。细节上的改动往往意味着背后的思考。
面试中主要提到的问题(其他略过不表):
1. 你讲讲过往经历。
2. 这段实习里,这件事情,目标是什么?结果是什么?
3. 为什么你的实习经历比较少?
4. 有人说,产品的工作是从0到1,运营的工作是从1到100,你怎么看?
问题比较常规,但根据面试官的反馈,我没有怎么答好。我反思了下,自己可能有这么几个问题,希望对大家有参考价值:
1. 结构化思考的能力不好。首先体现在简历上,唯一一段产品实习,我是按照设计、数据、用研、用户反馈等几个方面分点来写自己的工作的,但不够,因为我写得过于简略,像JD上的文字。虽然每一点最多只有两行展示的空间,但仍然可以简略从背景、目标、做了什么、结果这几方面来写。很多同学应该和我类似,以为自己的实习经历过于工具人,没有可以展开写的空间,但其实,如果自己实习经历不够多不够深的情况下,仅有的实习经历中,挖掘每项工作背后的背景、目标,就算没有可量化的结果可以拿出来,你可以简单写个人能力层面的提升--这也是一种结果。面试官问过往经历,以及看简历,试图推测的是面试者在真实工作场景中的主动性、反思能力、对成长的渴求等等,如果按照“工具人”人设来打造自己的经历,会让面试官形成一种印象:你是那种需要被人推着才肯往前走的人。对于之前实习中没有做好的地方,在面试官提出这个问题之前,自己先回答,这样完全可以弥补实习经历给人带来的“工具人”印象。其次体现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产品跟运营的工作可能不太一样,对于面试官来说我之前做的工作可能有点陌生。如果在简历上没有用结构化的方式写出来,那我在介绍过往经历的时候要有意识,主动去结构化我的经历,让一个对产品不太熟悉的人都能提纲挈领地听明白,过去的工作每一项,背景、目标、解决方式、结果分别是什么。所以面试官给了我通过介绍自己经历的机会,来弥补简历没写好,可是这个机会我没抓住。
2. 讲故事的意识不突出。特别体现在自我介绍的时候。不重要的、不是亮点的事情,快速概括,把自我介绍的时间,更大比例留给值得介绍的地方。要知道面试的自我介绍环节,最重要的目标是售卖自己的“故事”,要让自己的故事能被人听进去。想想自己人生中的亮点体现在什么时候,也许实习经历中有,也许是在别的地方。
3. 从问题的本质出发来思考。现实世界的问题往往都盘根错节,但一个会思考的人应该尽量让自己的解答清晰,尽量让谁都能听明白,而不是让自己的解答和现实世界一样凌乱。面试中总有一些问题是没有准备过的,甚至是完全超出想象的。让凌乱的现实、想法,变得容易被人理解,这几乎是任何面试中都会考察到的一项能力。比如产品问题,或者运营问题,往往背后都是很复杂的问题。回到原点上来说,我们需要从用户的需求出发,我们的终点是完整的solution,二者中间是我们拿出解决方案之前的工作过程,比如需求的分析,用户的分析,功能的设计,等等。把复杂问题回归到核心上,是工作、生活、学习都离不开的能力。
4. 任何智识上有追求的人都需要做到这一点:提前准备好自己的观点会面临的挑战。针对这些挑战的观点,提前想好回复。很多人、包括我,在这方面都做得不够好。以为自己的面试文档中问题准备得够充分了,但每次面试又暴露出了一些没有提前准备好的、来自面试官的挑战观点。例如前一段实习中我存在的问题是,和leader沟通不畅,我把这件事在面试中和面试官讲了,但面试官在意的是,我有没有直接去跟对方讲过沟通中存在的问题。这个问题我没有提前准备过。我确实没有直接去沟通,但也担心这样回答会使得我的印象分大扣,所以没有直接回答。如果重来一次,如果我没有提前准备过要讲出来的经历,就不要讲。如果要讲和前leader的沟通问题这种高危话题,需要把背后会引发面试官对你的质疑,一一提前想清楚,给出理由充分的辩护。
与大家共勉。
全部评论
(2) 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