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厂面试考察什么?200道面试题总结和剖析
头像
晨光幻影
编辑于 2021-03-13 21:08
+ 关注

大厂面试考察什么?200道面试题总结和剖析

标题:当互联网大厂在秋招/实习面试的时候,他们想考察什么?BAT、字节、网易、快手、拼多多……2020年面试问题总结和剖析
随着2021年3月的开启,互联网暑期实习招聘也拉开帷幕。暑期实习进大厂不仅仅是一次提前熟悉工作环境、甚至压力的机会,也是秋招留用的一大路径。


在复盘亲历的200多道产品面试题后,我试图解析互联网大厂对求职者的要求和期望,希望给有意向进大厂的同学一些参考。


1、求职之路

2020年,疫情之下的求职之路显得更加不易。3月的实习招录热火朝天、8月的秋招日程如期而至,这一年从实习到秋招共面了BAT、字节、网易、快手、拼多多、B站等13家公司的产品经理岗位,涉及的岗位包括电商、互联网金融、短视频、搜索、直播等多个业务,暑期实习拿到阿里等3家产品岗,除实习留用阿里外,秋招另获得3份产品offer。

无论是实习投递还是秋招,完整的流程包括投简历、测评、笔试、面试(群面、单面),本文梳理的是面试中的单面,即业务面、HR面两类,在这13家公司中,平均每家公司有2-3场面试,每场面试时间在20分钟-70小时不等,保守统计被问了200多道题,面试官提问、追问的内容和方式各有不同,但仍有诸多相通之处,大体可分为业务认知、个人情况、文化认同三个方面,在重要性层面,业务和个人可能是八二分,或者七三分。这一点从问题数量、细节追问深度等方面可以明显看出。


为便于理解,制作了互联网大厂面试考察点的思维导图,接下来一一说明。

2、深挖业务

在自己经历的这么多场业务面,无论是业务一面、二面还是总监面,其大致流程是1-2分钟的自我介绍、深挖实习项目、谈谈业务理解,极少会涉及到个人内容,如最近看什么书、如何评价自己,这些个人情况的询问更多出现在HR面。因此,互联网大厂考察的重中之重就是业务认知,实际面试过程问题都是交叉展开,为便于理解,将其分为具象产品、抽象能力。这里具象产品包括过往实习经历中所参与的产品及项目、简历投递岗位所负责的产品、以及日常使用的市场上的产品。抽象能力可概括为对产品基础能力、行业洞察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协作能力、自省能力。


2.1业务认知之具象产品

在谈论一个产品情况的时候,大体都是从产品本身和竞品比较两个方面入手,但面试考核的侧重点有所区别,简单来说,考官更倾向于详细追问面试者熟悉或考官熟悉的产品。因此重要性比较:面试者实习过的产品>面试者感兴趣投递的产品>面试者使用过其他产品。具体内容见下图思维导图。


对于实习产品,询问的过程是从(1)实习具体工作成效、到(2)实习产品业务理解、延展至(3)对竞品情况了解程度,也是遵循从具体工作到深层认知的递进。


自我介绍完的第一个问题,(a)介绍自己的实习项目,围绕简历和面试回答进一步询问实习项目实现的具体效果、为什么有效?了解完具体工作内容会追根溯源如何发现优化点?

在来回交流的过程中,面试官基本了解了你实习质量,简单说就是水不水,是做了实事还是摸鱼打杂,简历是否过分吹嘘,更是从中了解实习业务和投递岗位的契合度。有些面试官会直接问项目是否是独立完成,从中进一步去判定项目参与度和贡献。(b)在业务面中数据能力是考察中的一大点,围绕如何分析产品数据、数据变动原因、如何提升数据指标、以及数据对产品优化的作用等多个维度展开,即学会从数据中了解业务,在业务中分析数据,这些数据问题不是单独出现,而是围绕实习业务进行。(c)微观细节了解完后,面试官会从整体了解实习遇到的困难和收获,以此发现解决问题能力和抗压能力。

除了想知道你实习干了什么,面试还想了解你思考了什么,这一部分就是对(2)实习产品业务理解,高频出现的问题有:你实习的是一款什么产品?用户群是谁?如何吸引其他人群?一句话概括就是什么产品解决什么用户的什么问题。这些基本问题也是在询问产品价值,但具体问法是:为什么要做这个产品?也有通过询问产品KPI指标和合理性来思考如何衡量产品价值,尤其是对用户的价值。跳开产品和用户之外,市场监管、投诉等问题是互金面试极有可能被问到。最后实习产品收尾问题可能是展望未来3-5年,产品发展前景或者需要解决的问题之类。

市场中的产品千千万,竞品既是竞争者,也是产品学习借鉴的重要来源。面试官在询问你实习项目过程中会穿插询问竞品情况,比如竞品有哪些,两者在用户群、运营和产品策略的区别,优缺点和特色,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等等。

由于本人在投递大厂时有过互联网实习经历,所以实习内容的问题多且细,尤其实习内容和投递岗位接近的情况下,因为面试官和面试者都熟悉产品询问的就更多,面试时间更长。

除了了解实习内容外,业务面还会了解你是否熟悉投递的产品,开始都是从你是否用过我们产品?产品有什么不足以及如何优化?和竞品的对比?由于面试者对投递岗位的认识更多是一个用户视角,所以问题聚焦在用户体验方面,不会过多深入到业务细节。同理,面试官还会问日常产品使用的思考,从而了解应聘者对产品有多大的热情,是否在产品使用中有产品思维习惯。问题有介绍一款自己用过的小众产品、社交产品、短视频产品等等。


2.2业务认知之抽象能力

面试上半场多是以一个具体的产品为中心进行提问,而业务面的下半场就是抽象的产品能力考察,具体包括基础能力、学习能力、协作能力、洞察创新能力、自省能力。

面试官问最多的一个就是你觉得产品经理和产品运营的区别是什么?由此可见,面试官也在想借此了解你究竟对产品经理岗位的认知程度,因为两者既有其独立性,又密不可分。需求是另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如何确定优先级?变相问法是如何评判产品需求?另外如果面试官发现你会sql,做过很多数据处理工作,往往会表现一丝丝惊喜。

当实习经历不够,或者投递的是一个没有实习过的领域,面试官会考察你的学习能力从而判断你未来的潜力,比如你是怎么快速学习和了解一个业务?日常如何培养自己产品能力?有过哪些准备?自己工作或学习方法是什么样?这些问题看似很简单,但愿意学、会学习、能学会远比你现在掌握的知识要重要,因为万事万物都在不断变化更新,未来的学习能力和意愿远比历史经验更有价值。

产品不是一人之力就能完成的,一个小功能的优化是设计、开发、运营等多人努力的成果,因此协作能力也是面试官想要了解的方面,包括如何解决意见不统一和矛盾等等。另外是对过去和未来行业发展的观察和设想,意味着不仅要了解互联网发展的历史过程,还要把控当下热点话题和发展趋势。最后一个能力是自省,也可以理解为复盘习惯,不仅仅是一个产品效果复盘,更是对自己得失的自我沉淀和思考。


03 个人情况

如果业务视角是面试官了解你的业务能力、经验和思考,那个人情况更多是从面试者自身出发,具体包括个人情况、个人认知、求职意向、职业规划。在面过的大厂中,这一部分业务面试官和HR都有问到,不过相对来说,HR面更为常见。


由于产品经理岗位没有对口的专业,所以文理工科各个专业的同学都可以投递,有HR就我的文科专业进行询问,包括大学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介绍研究生期间的一门课程?以及为什么不从事和本专业对口的行业?更宽泛一点比如你学校中对你影响最深的一个人是谁?并举出具体事例。

个人认知方面,多是从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两方面结合来了解应聘者的性格特征,比如你导师/身边同学/以前实习公司的同事如何评价你?你自己有什么优缺点?你给之前的面试打几分?如果一开始回答比较简单,只是抛出一个结论,面试官会追问能否举例子。

求职意向和职业规划是从可见的当下和预想的未来中,了解求职者对产品经理岗位的兴趣,也是从侧面了解新人在本行业或本公司的稳定性和持续发展可能性。被问最多的是你为什么投递这个岗位?为什么做产品?(结合简历情况,如果之前做过运营,会问为什么从运营转到产品?)以后想做什么方向产品?为什么来互联网公司,通过实习期望收获什么?这些问题既是给HR一颗定心丸,让他们放心招到的人不会突然选择考公、到别的产品岗。提前准备这些问题,也是一个纯粹思考个人方向的好机会,不妨问问自己这几个为什么。

互联网工作时长很长,也是拼体力和精力的行业,面试官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是你能否接受这种的强度,以及996的工作氛围,所以这个问题也是容易被问到的。回答这个问题也很简单,想清楚自己的求职意向和规划后,这个问题迎刃而解。


04 总结

通过复盘200+的互联网面试题发现,面试官期望找到“业务能力”和“职业意向”都“合适”的人,在具体的面试过程中,通过询问是什么?(如你做过什么业务?想做什么产品?)、怎么做?(如怎么执行?产品需求这么判断?)、为什么?(如为什么做产品?)三个基本问题展开,从实习经验中挖掘你已掌握的产品能力,从思考深度上和对其他产品的观察力上探析潜力值,以及是否真正热爱。


自己在互联网公司担任过产品岗位,接触到的产品经理不算很多,但和他们的交流和相处中发现,产品老大身上的一个共性是对产品的热爱。这份热爱不仅仅是他们对产品新人的期望,更表现在对产品未来发展的厚望,或许正是这份热爱,他们对新技术、新知识、新点子表现出异常的兴奋,愿意去接受“稀奇古怪”的新事物、乐于去倾听产品小白的“灵机一动”、毫不吝啬地去分享自己的收获,又不会羞于面对质疑。

希望自己,也祝愿有意从事产品岗位的大家,始终抱着好奇心和求知欲,一直热爱所做的事情。


全部评论

(0) 回帖
加载中...
话题 回帖

推荐话题

相关热帖

近期热帖

近期精华帖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