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29更新————————————————
此贴为记录秋招和春招遇到的坑所写,希望在读的盆友尽早地做好人生规划、职业规划。
希望大家顺顺利利,学业顺利,工作也顺利!
(所有的想法均是个人感受,和大家求同存异。)
一、早做职业规划,越早越好
1.1 给在读研究生的通用建议
首先,一定要明白一个道理,不管是工作还是读博,都需要做大量的准备,绝对不是拍脑门就能完成的事情。在读研究生一部分同学会在攻博和找工作这两个选择中纠结,其实这能够说明你掌握的核心、关键信息不多,如果要做选择,足够多且可靠的信息是关键,不要靠“感觉”去进行选择。
(1)要了解哪些信息,再做决定?
你的学制:两年or三年?
建议:两年硕时间非常紧,最好在大四时就找时间实习,或者提前联系研究生导师提前进组写论文,个人建议是务必要在实习和进组写论文中选一个去做,不要什么都不做。三年硕时间稍稍宽松,研二是关键学年,没有清晰规划的同学可以半个学期写论文,半个学期去实习,有清晰规划的可以在确定方向后只做一件事情,总而言之,你们比两年学制同学多一年确定自己到底要做什么事情的时间,请把握好。
你的研究生专业:天坑专业or多金专业(例如,CS)?你喜欢你现在的方向吗,还是准备换个方向呢?所学方向是否好出论文?你写论文困难吗?
建议:读博士最低目标是顺利毕业,毕业就要发论文。天坑专业和多金专业发论文难度与毕业要求不一样,这些相关信息请向博士师兄师姐了解,越多越好。换方向也如此,热门方向竞争激烈,传统方向文章不好发,此时关注下师门同方向的师兄师姐成果都怎么样,判断一下自己能否做到师兄师姐的程度。综上,有关这个方向好不好,文章好不好发,请自行请教师兄师姐。写论文也尽早提上日程去体验。最后,综合上述所有信息,你大概能对自己攻博能力与前景有个模糊的判断。
导师对你的评价:适合攻博?适合工作?
建议:导师的建议作为重点参考项。每个人对自己的导师应该有一定的了解,可以结合导师对自己的评价再考虑攻博还是工作的事情。
你的性格特征:是否喜欢与人打交道?是否能够静下心读书?是否愿意思考有用的或者没用的东西?你愿意每天做繁琐并且重复的事情吗?
建议:考虑这点的原因是因为,无论选择攻博还是工作,开心最重要。可以考虑一下自己选攻博或者工作,是否会觉得开心。
综上,想找工作的或者不知道要不要工作的,实习非常有必要,强烈建议务必不要务必不要务必不要放弃实习机会,多尝试多投递,无论大厂还是小厂,你都有去的必要(有很多实习并且明确自己将来想找什么样工作的同学可以随意哈),通过实习了解工作的感受、自己对某个岗位是否喜爱等等信息。确定自己一定以及肯定读博的话,就早早进组读文献定方向尝试写论文发paper吧,跟着导师写论文发论文的速度会更快,闭门造车坑的还是自己,有问题自己无法解决的就去问师兄师姐和老师,有问题自己无法解决的就去问师兄师姐和老师,有问题自己无法解决的就去问师兄师姐和老师。
(2)找实习建议
由于本人实习经历不多,就说下自己找实习的感受吧。
大三推免生、大四、研一、研二找实习会比较好找;
到岗时间越早,实习时间越长被捞的可能性越大;
实习内推或许更看重到岗时间,尽快到岗被捞的可能性大;
如果找实习不能够一步到大厂,那可以小厂实习换大厂;
找实习可以多找几个岗位,广撒网,多投递,不要只盯着几个公司不放;
实习内容和秋招目标岗位jd相似,会对秋招有帮助,如果有明确就业方向,找实习时跨度可以不用那么大;
实习时要学习同事为人处世的方法、对待工作的态度;
实习时要了解该行业内不同档次的公司有哪些......(对这个行业要有一定的了解);
实习时要不断学习新的技能并且精于某个技能(例如,写推文积累很多创意,并且有很多素材;学了PS,掌握海报构图的技巧,不同类型海报的文案、构图、色彩搭配、已有样例做到心中有数);
实习时每天都要复盘,如何才能做得更好
.....
(3)攻博建议
2021.4.29日更新:
个人经历了秋博报考,只报考了本校,最后铩羽而归。
最重要的一条心得体会放在最前面:无论是攻读本校还是外校,左右考博(申请考核制)结果的影响因素中,你报考导师是否愿意要你是重中之重,可能甚至能够直接决定你是否有进一步深造的机会。
以下是其他的介绍和小tip:
首先,申请考核制分为两个阶段,初审和复试。初审会看研究生阶段的研究成果(论文、专利、项目、个人背景),最重要的是论文(球球各位同学,请你们好好写论文,能发出来就发出来吧!!!!!!),论文质量然后是数量会决定心仪导师是否愿意给你留报考名额(留报考名额≠稳了);其次是项目,工科博士读博期间可能除了做科研之外还需要帮课题组做一些项目;玄之又玄的是个人背景,本硕学校、师从何处这两点有的时候能决定很多事情,如果这两点不够出彩,那就基本上可以忽略这个部分了,好好写你的论文吧老铁。复试一般是笔试,专业课之类的,每所学校不同,听说参考书是很多的,考察很多方面的专业知识,依学校不同而不同。
其次,攻博的事情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做这个决定之前,笔者建议老铁们还是在有英文论文的经验之后,再思考自己攻博的决心和必要性。攻博要做的所有准备,撰写与发表论文、联系老师、择校选方向、准备申请材料、复试复习的每一项都需要时间去准备,如果想要万无一失且有老师愿意接收你考他的博士的话,你的准备时间估计下来应该是以年为单位计算(除了那些早早被硕导预定的学生哈)。做“攻读博士”这个决定,笔者私心建议老铁们最好用很长很长的时间去慢慢考虑和琢磨,结合就业现状、家庭背景、人生时间点规划、论文撰写经验与难度等考虑,如果觉得犹豫请务必给自己准备一条后路或者调整好心态,如果想好了这件事情必须要做,那就好好准备自己的研究成果,并且做好攻博不是一次性就能攻上的准备。跨专业攻读博士的大佬们,成功转行(工科转商科)的秘诀如下:会敲代码、有数据分析的经验、写过甚至发表过英文论文。
最后,答主因为攻博错过了秋招,在年末的时候,周围人都有了工作而我连简历关都过不了(复盘时发现是自己投递时间太晚了,人家都已经不接收简历了)让我差点重度抑郁,最后还好有非常重要的人陪伴才一点点走过来,所以,在此建议:但凡是没能拿到博士offer、不确定导师一定会要你(态度含糊你就当他没看上你就是了),请都不要对自己成功上岸的事情太过自信,好好做准备,必要时可以先找一份工作保底。除此之外,也请记住,读博士这件事情也不一定非要现在完成,请放平你的心态,好好想想自己到底想要什么,适合什么,这比读博本身要重要的多。
(4)不断强调的碎碎念
2021年4月29日更新:
继续深造需要明确深造的硬条件,攻博有的时候会看导师,要提前联系且要做好相关功课。除非攻博胜算特别高,否则一定参加实习和秋招,尽可能多手准备。如果错过秋招,想要在春招拿到更好的offer是一件有难度的事情;
如果工作,则是规划越早越好。本科生就从大一大二实习时开始确定目标,研究生研一下学期就要对自己将要从事的行业和岗位有一定的规划了,如果更晚,那找实习或找工作的时候可能会一头雾水,不知道投递哪个岗位;
无论是攻博还是工作,请多收集信息,听取建议(师兄师姐、同学、行业新闻、专业老师等),在结合自己个人情况之后,再做决定;
最好不要放弃任何一个了解自己、了解工作、了解攻博的机会,例如,实习、写论文。
1.2 给跨专业研究生的特别建议
2021年4月29日更新:
跨专业读研的学生,尤其是跨一级学科读研的学生,如果想要找与新专业有关的工作,请务必有相关的项目经历(最好有成果)或相关的实习经历,与此同时还要深度学习新专业的专业知识,更要了解新专业的行业新闻。准备太少甚至不准备再或者是0实习,找工作可能未必能找到自己觉得“合适”的工作。
跨专业读研,后面想要继续深造读博的学生,请好好学习新领域的理论知识与研究方法,通过各种途径尝试写一篇相关的论文作为敲门砖,这也比给老师发邮件自荐时“空着手”要强很多(学习计算机的同学可能会比较招老师喜欢,但是也最好准备一篇相关领域的论文)。工科转商科or社科,导师喜欢的是你的数据分析的经验与能力,而不是工科生这个身份。
1.3 给本科生的通用建议
2021年4月29日更新:
读研究生是大趋势,可能你需要做好考研的心理准备,因此日常专业课学习还是要下一定功夫的;
如果明确要找工作,暑假寒假就多去做实习,找工作时你的个人简历上,如果成绩不够靠前,你总得需要一些其他“有意义”的事情证明你是值得被录用的;
大学四年就是用来试错的,在保证专业课学习的情况下,多读书、多经历事情、多参加比赛,希望你能够加深对自己的了解并形成自己的一套方法体系,并不断完善自己的人生规划,一步一步踏实来,急不得。
二、秋招+春招感悟
(待更新)
只要是面试,甭管公司在各大面筋上通过难度如何,都要好好准备,Hr不傻,知道你用多少精力准备了面试。非技术岗可着重准备对于这个岗位的理解,总而言之一定要在面试前知道这个岗位是解决什么问题的、日常任务大概要处理什么样的任务、你对这个岗位有什么样的理解、对于这个岗位你有什么样的优势(港真,学习能力不是什么优势)、你能够给公司提供什么样的价值。准备永远都不嫌多。
宝洁八大问很有用,一定做好准备并且背熟,这又侧面体现出了实习的重要性。有实习、有竞赛、有社团经历、有社会实践,那么就有东西可说。专业课学习经历或者纯学科竞赛类经历在Hr眼中并没有什么出彩的点。
三、随附部分面经
(待更新)
----------------------------------------待更新 2021.3.22---------------------------------------------------------------
全部评论
(0) 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