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获美英日发明金奖,国产机床颠覆性黑科技!美国航空高价求购被拒
头像
kernelkoder
编辑于 2021-02-28 11:26
+ 关注

获美英日发明金奖,国产机床颠覆性黑科技!美国航空高价求购被拒




视频: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中国有一种机床的技术是世界第一,而且这种技术是颠覆性的黑科技,歼20核心部件的制造也用到了这项技术,引发了新的技术革命浪潮,以至于让美国航发制造商三顾茅庐,高价求购该设备,结果被发明人果断拒绝,去年还被列入了限制出口技术目录。说到这肯定会有人产生质疑,你看这家伙又在尬吹了,没关系,有质疑声很正常,但你可以给我一个机会让我把这个技术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给你捋清楚,等我讲完之后我相信每个人都会不由自主的竖起大拇指。

我说的这台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机床,就是前不久华中科大的张海鸥团队研发成功的世界首台“铸锻铣一体化3D打印数控机床”。突破了3D打印无锻造而难得锻件的世界难题。为打消一些人的质疑,我就先上一系列证据了,之后再细说技术部分。

这是在美国获得的发明专利证书,证书中给予了高度评价。这是在国内拿的发明专利证书,一种用于增材制造的变胞成形装置。这是3D打印控制软件的专利证书。这是在第45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获得的金奖。这是在第19届英国发明展获得的双金奖,这个是证书和奖牌。这个是2018年增材制造全球大赛颁奖典礼,张海鸥教授团队的微铸锻铣复合增材制造技术”获得本届大赛的冠军,这个是中国发明协会颁发的特别奖。还在2020年被提名了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再看看国际权威3D打印杂志《乌勒斯报告》(《Wholers Report》)是如何评价中国这项发明的:中国张海鸥团队首创电弧熔积与铸锻铣同步制造技术,不同于国际同行团队的电弧熔积分步制造技术。张海鸥团队利用铸锻铣工艺,获等轴细晶,成功制造出性能超过锻件的发动机零件。

为什么我说这项技术是颠覆性的黑科技呢?给大家看一张图就全明白了。

左边是传统制造技术的制造流程,传统工艺的铸造、锻造、铣削是分别完成的, 所以流程与周期就会显得特别长、工序复杂,需要多台大型设备,制造成本高而且污染严重。 但是大家再看右边,有了张教授这个铸锻铣一体化金属3D打印技术之后,可以让微铸、微锻、铣、磨在一台数控机床上同工位集成。大大缩短了工艺流程,只需通过一台设备就可以完成从金属丝材到锻件的制造。同时缩短周期40%-70%。

而常规金属3D打印则存在致命缺陷:一是没有经过锻造,金属抗疲劳性严重不足;二是制件性能不高,难免存在疏松、气孔和未熔合等缺陷;三是大都采用激光、电子束为热源,成本高昂。所以全球3D打印行业一直以来处在“模型制造”和展示阶段,形成了中看不中用的尴尬局面。而张教授这项技术的发明正好破解了这一世界级难题。

咱不尬吹,还是靠事实说话,技术怎么样,看看客户买不买账就知道了。

美国通用和欧洲空客都已经上门洽谈了相关技术合作,空客公司首席运营官自己说的原话:通过与张海鸥团队的合作,能使空客公司制造技术取得更大的突破,继续保持其商用飞机制造领域的全球领先地位。我们再看看其他客户还有谁,中国商飞,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中国航发,中国中铁,中国船舶重工,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中国宝武钢铁集团,中国一汽,中信重工等。

更为重要的是破解了我们在传统制造领域的一些卡脖子技术,尤其是在航发制造领域。原来我们需要进口的某些高端零部件,现在已经实现量产彻底摆脱了依赖。通过这项技术我们已经成功打印出了,大型飞机航空发动机的高温合金机匣,还有舰船螺旋桨,这个是不锈钢高强度动力构件,还有飞机起落架,还有大型泵喷推进器桨叶,并且实现了量产。还有材质为高温合金的航空发动机安全座,超高强九节点接头,复杂大侧斜整体叶轮,涡轮等。

还有歼20的外挂主接头,用的也是铸锻铣一体化制造。有人可能会说,你这个技术只能打印小部件,大的不行,那你就错了,大的部件照打不误!早在2016年的时候就打印出了长2.2米,重260公斤的高性能金属锻件和飞机用钛合金、还有海洋载人深潜器、海上核动力浮动平台,燃气轮机空心定向晶叶片制造,还应用在了舰船船首,而且性能均稳定超过传统制件,现在能打印的最大尺寸是4米,以后还会更大。

所以大家现在明白了吧,言外之意就是我不跟你玩传统了,我直接换道超车。这个感觉是不是有点像打游戏开了挂,所以我为什么说它是颠覆性的黑科技,绝对的实至名归。我个人也非常看好这个技术的发展前景。

我知道这时候有人会跳出来说,哎,你看人家英国克兰菲尔德大学也有类似技术呀,你有什么好牛的,兄弟是这样的,英国的确跟中国一样采用了电弧增材的方式,但是不同的是,英国熔积一层结束以后,再进行轧zhá 制,效率非常低,整体不均匀。中国这边是边熔边锻,可以得到非常均匀的超细等轴晶。连英国大学自己都承认中国这个技术在效率成本方面要优于他们。如果英国的技术真如你想象的那么牛,那么英国铁定把双金奖颁给自己人,而不是异国他乡的张教授团队,美国通用和欧洲空客怎么没去找英国人洽谈合作呀?没早就说明他的技术还不成熟,我这么解释没毛病吧?

聊到这就不得不说一段小故事了,张海鸥教授的爱人王桂兰教授也是该技术团队中重要的成员,被学生和同事们亲切地称作“华中科技大学的居里夫妇”。放到10年前,你要跟人说让金属3D打印制件具备锻件性能,人家肯定会说你是疯子,你痴心妄想,但几十年里面对外界的种种质疑和流言蜚语,夫妇俩对铸锻铣一体化金属3D打印技术的坚持却从来没有动摇过。甚至不惜拿出自己仅有的积蓄做研究,张教授的家离实验室很近,即便很近,他们还是觉得耽误时间,索性搬来一张行军床,困了就在实验室里躺一躺。搞科研想搞出来点东西还真就需要这样的精神。

很多人根本没法理解,这种颠覆式的黑科技想成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能需要几十年不间断的投入,需要成千上万次的试验测试,需要无比深厚的学识积累,需要常人难以忍耐的潜心苦研,需要那一刹那的灵光一现。

没有谁的成功是随随便便的。做这个视频的初衷,就是想让所有人都知道这对夫妇的名字叫,张海鸥和王桂兰,做出这么大的贡献居然没几个人了解,国家科技的进步,靠的正是这一群默默无闻的科研工作者,而不是什么靠房地产榨干人民血汗,随时移民跑路的某夫妇。所以拜托大家追星别追错人啦。俩位老人的愿望是能共同见证铸锻铣一体化3D打印技术全面应用的那一天,让国外高端产品都贴上中国打印,为中国制造贡献毕生力量!让我们为两位老人送上美好的祝福吧,真希望这样的人长命百岁。


全部评论

(0) 回帖
加载中...
话题 回帖

推荐话题

相关热帖

近期精华帖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