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01.要疯了,到底什么是网络编程?
头像
蛇叔编程心法
编辑于 2021-01-06 12:50
+ 关注

01.要疯了,到底什么是网络编程?

引言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历,上网搜索技术文章,总是会看到网络编程这个字眼,而各个互联网大厂,也对掌握了网络编程的人才,求贤若渴。其实网络编程无处不在,我们平时用到的互联网产品和网络编程技术息息相关。掌握网络编程,才能在繁杂的网络世界中,看透问题本质,遇到网络相关技术问题,也才能解决的游刃有余。

目录

网络协议栈

那什么是网络编程呢?有人说http就是网络编程,有人说开发RPC框架是网络编程,有人说嵌入式硬件相互通信是网络编程,其实这些都涉及网络编程,都脱离不了网络协议栈。

在大学课本《计算机网络》中,我们学过网络协议栈是OSI七层。现实中,大多数操作系统,实现的是TCP/IP四层协议栈,如图所示。

而网络编程就是在操作系统封装的TCP/IP协议栈的基础上,使用系统内核暴露出来的socket网络编程Api,进行应用程序开发。那如何入门网络编程呢,蛇叔这里将使用Go语言,通过Echo服务器客户端程序,一步一步教大家入门网络编程。为何选择Echo我服务器呢?哈哈,那当然是因为足够简单了。可以说TCP网络编程中,最简单的客户端服务器交互程序就是我们的Echo服务器,下边我们先来看看Echo服务器的Go语言代码是什么样子的。

`echo`回显服务器代码

# 编译echo回显服务器 go build -o echoServer echoServer.go  # 启动服务器 ./echoServer

使用nc,伪装echoClient客户端

# 和服务器建立连接 nc 127.0.0.1 8888  # 客户端 hello-echo  # 服务端 hello-echo

这时候,我们通过nc给服务器发送字符串,服务器会原样把字符串回传给我们。nc和echoServer整个交互过程是怎样的呢?下图展示详细过程。

网络交互图

过程详解

众所周知,TCP会有3次握手和4次挥手,我们的echo服务器就是基于TCP协议的。当然少不了3次握手和4次挥手。

服务器 | 建立socket内核数据结构

  • 首先,我们需要创建socket内核数据结构,通过socket()系统调用,我们可以告诉内核我们要建立基于ipv4的tcpsocket套接字,内核会维护一个sock数据结构并和一个文件相绑定,同时给我们返回一个socketfd,供后续函数使用。
  • 之后,我们需要通过bind(),告知内核将哪个地址绑定到该socket内核数据结构。
  • 然后,使用listen()系统调用,将socket转换为已监听套接字。此时,服务器就可以进行被动连接了。

客户端 | 发起主动连接;服务器 | 被动连接

  • 如果此时客户端通过connect()系统调用发起主动连接,客户端内核协议栈,向服务器发送三次握手的第一步SYN。
  • 当服务器收到这个SYN,会把该套接字放入半连接队列,并向客户端发送ACK、SYN。
  • 当客户端接受到这个ACK、SYN,并向服务器发送ACK。此时客户端connect()系统调用返回,客户端认为三次握手完成。
  • 当服务器收到客户端传来的ACK,则将内核中的套接字放入全连接队列,等待服务器调用accept,并返回给服务器。

服务器 | 等待已连接套接字

  • 当服务器调用accept(), 如果此时全连接队列中没有已完成三次握手的socket,则默认会阻塞,直到全连接队列中拥有已经完成三次握手的socket。
  • accept()会为之前的监听套接字sock内核数据结构,构建一个新的文件,并分配新的fd,这个文件称为已连接套接字
  • 此时,服务器和客户端就可以收发数据了。

服务器 | 客户端 | 收发数据

收发数据为何需要调用read和write呢?

  • 在内核中,看到的acceptfd(已连接套接字),本质和文件一样,acceptfd就是文件描述符,所以我们可以直接使用read,write这种操作文件的系统调用。
  • linux内核为每个已连接套接字,分配一个接受缓冲区和一个发送缓冲区
  • 对于read(),是本机读取acceptfd(服务器)或者socketfd(客户端)相关的socket接收缓冲区,如果socket接收缓冲区缓冲区中有数据,read()返回, 否则read()会阻塞,直到socket接收缓冲区中拥有了对端数据。这个接受数据的过程是由内核TCP/IP协议栈实现的。
  • 对于write(),写入的是socket发送缓冲区,如果此时发送缓冲区是满的,write()则会被阻塞。写入socket发送缓冲区的数据,由内核TCP/IP协议栈真实的发往对端。

这里还有几个点:

  1. read返回大于0,表示读取成功。
  2. read返回等于0,表示对端关闭连接,此时应该调用Close关闭连接。
  3. read返回小于0,表示产生错误。
  4. write返回小于0,页表示产生错误。

客户端 | 服务器 | 关闭连接

  • 在nc所在的终端上键入Ctrl+c,结束掉nc进程。此时内核协议栈,会给服务器发送FINTcp节。告知本端已经关闭。
  • 服务端收到客户端的FIN,内核协议栈会给客户端回复ACK,同时read()调用会返回0,这样服务器就知道客户端关闭连接了。
  • 这时候,服务器应该调用close(),开启四次挥手的第二个阶段。向客服端发送一个FIN。
  • 当客户端收到该FIN后,内核协议栈回复ACK,自身并进入TIME_WAIT状态。Linux下等待2MSL, 也就是60秒。

至此,整个echoServer和nc的交互过程就讲解完了。整个过程都是正常的网络交互过程,很多异常的边界没有讨论。在这里,主要是先带大家打开网络编程的神秘大门,有个初步映像,之后的文章我们会一步步对各种边界异常情况进行深入讲解。

网络答疑

  1. 假如一方断网了,不能进行4次挥手,服务器会怎么处理?
  1. 默认未断开一端,会保持established状态。
  2. 未断开一端开启了Keepalive,则会定期往对端发送TCP保活Segment,对端协议栈回复RST,未断开端,就会知道已经出现异常,关闭本端连接
  3. 如果未断开一端没有开启Kepalive,则一直不知道对端已经关闭,直到往对端写数据会得到Connection reset by peer错误,进而知道对端已经关闭。这种情况下,如果未断开端再次往断开对端写数据,则会产生EPIPE错误。
  4. 所以通常需要服务器在应用层做保活心跳,对这种情况的连接做定时踢掉处理。
  1. 客户端发送FIN之后,会发生什么?
  • TCP是全双工通信,也就是双通道通信4次握手中,主动关闭端(客户端),发送FIN, 是告诉被动关闭端(服务器)我不会再给你发送数据了,你不要再在acceptFd上读取数据了,此时服务端再读取数据,会返回0, 也就是EOF。
  • 如果服务端不需要发送数据给客户端,通常需要调用close, 服务端向客户端发送FIN,也就是4次握手的第3步。
  • 如果服务端有数据要发送给客户端,此时依旧可以通过socketfd发送数据给客户端,这也是通常说的TCP半关闭状态。

后记

通过之前的讲解,我们其实可以发现:TCP/IP协议socketApi是紧密相关的。然而它们又有很多语义的差别。很多时候,想当然的理解,并不是你所想的那样。比如close()系统调用,会不会给对端发送FIN,要看该已连接套接字的引用计数是否达到0。如果有多个进程共享这个文件,其中一个进程close(),并不会给对端发送FINTcp节。诸如此类的细节还有很多很多。

网络编程很重要,学好网络编程却不容易,如何才能掌握呢?蛇叔希望通过代码+图片的方式,给读者讲解看得见的网络编程。我们下期再见~~

参考文献

  1. 《TCP/IP详解 卷1》
  2. 《Unix网络编程 卷1》
  3. 《计算机网络》

首发文章,希望大家喜欢,欢迎关注,点赞,转发一键三连。毕竟蛇叔掌握核心科技嘛,做不了火影主角,做个掌握核心科技的“蛇叔”也不错🤣。

全部评论

(1) 回帖
加载中...
话题 回帖

推荐话题

相关热帖

近期热帖

近期精华帖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