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后疫情时代的留学生:校招经验+踩坑记录复盘
头像
Skye1997
编辑于 2020-12-17 12:18
+ 关注

后疫情时代的留学生:校招经验+踩坑记录复盘

考虑到之前拜读了无数同学的复盘和经验帖,我想我也应该做出回馈。全文仅是个人的经历和分析,不具有代表意义,不具有可复制性可复现性,只希望能够带来一点点参考意义,也无比欢迎交流讨论。


本篇复盘分为3部分:

(1)offer列表与薪资待遇,包括教育相关和教育不相关。

(2)全程复盘,包括为什么选择产品,投递前如何为产品岗作准备,投递后笔试面试中总结的经验和踩过的坑。

(3)offer交流与拒绝offer。


复盘全文7955字,大概需要15分钟,如果觉得太长可以只看黑体部分。


一。 offer列表


说到准备求职,从3月的20届春招开始,到12月的21届秋招的尾巴,作为一枚海外留学生,求职终于告一段落。先上重点:秋招收获和对应薪资待遇。由于教育和互联网很多公司都是底薪+绩效,且不只12薪,只比较底薪不太有参考性,所以计算方法是以平均绩效为例,用年薪总包除以12。作为本科英语专业,研究生教育学专业的毕业生,我求职的范围可以分为这2类。

教育相关。

这里包括互联网教育行业(也是我前期中期投递和面试的重心),和非互联网教育行业。目前拿到过的offer有:


跟谁学 管培 (销售性质) n+8 (3月春招阶段) base 北京

高顿教育 管培(市场性质) n+3 (3月春招阶段) base 上海

作业帮 社群运营 n+7 base 北京

学而思 策略运营 n+8 base 北京

英国小队长留学 文书顾问 n+4 base 北京

优越留学 文书顾问 n+4 base 上海

新东方 集团管培 n+10, 入职1年后有25n的股权 base 全国

教育不相关。

贝壳找房 产品运营 n+14 base 北京

龙湖集团 产品经理 n+21~n+25 base 北京+上海

注:为了更好的描述和对比待遇,我设上一段实习的月工资为n,单位是k,大概是在上海, 刚好维持一个人的衣食住行收支平衡,基本没有存款的水平。


由于教育专业是我的本行,整体上教育类的岗位面试难度都不大,可以分享的经验教训不多,再加上教育类的绝大多数offer,以运营和英语能力为主,不属于这次复盘的核心产品方向,所以这次复盘里不会用大篇幅分析第1-6个offer。接下来的部分我会按照校招的时间线,从确定产品方向开始,分享笔试面试里我总结的有效经验和踩过的坑,在需要的时候以第7-9个offer为例来辅助说明。


二。互联网企业全程复盘


  1. 确定求职方向

我在本科阶段有一段用户运营的实习,同时不喜欢做一线的讲课老师,所以在3-7月,我投递的目标是互联网教育,岗位是管培生,或者运营。大概8月的时候,在很偶然的和琳子聊天的时候,了解到了产品岗,顿时觉得工作内容很有意思。简单来说,产品岗位就是互联网公司里,发现用户需求,思考怎么解决需求,然后和研发等团队合作,最终做出新功能来解决需求,再观察反馈,迭代更新的人。所以,从8月开始,互联网产品岗就成为了我主要的投递方向。

2. 为互联网产品作的准备

由于求职方向发生了变化,之前本科4年积累的英语经验,和研究生1年的教育经验就显得很不足。所以我开展准备,如何往互联网产品方向转,具体包括:


(1)选择了一个产品岗求职服务。

在最初考虑选哪家产品求职辅导的时候,我打开必应搜索“产品经理培训”,发现选择是很多的。那么如何做选择呢?考虑到当时已经是8月了,我需要在短期内就学完核心的知识,马上用到秋招里去。如果选其他的日常长线课,8-9月秋招可能开始会来不及。我考虑的第二个点就是,很多培训的形式是录播课,但是面试辅导很有限,所以对秋招近在眼前的学生群体针对性差一点。因此,我最终选择的机构,是主要针对校招学生的,它的排课与校招的时间线非常重合。


这个机构比较打动我的另一点就是,以内推机会和面试辅导为主要服务。具体体现在协议的收费结构:一部分是录播课程,收费占学费的20%, 而最重要的部分,内推和面试辅导收费占80%。事实证明我抓对了重点,后期面试辅导很有效的帮我了解了目标岗位。买了这个课程以后,从培训里我收获的有很多,其中培训老师给出的一条建议,绝对可以排到收获Top 5,那就是下一部分:先找一个产品类实习。


(2)找了一个产品实习。

具体来说,负责我的培训老师建议我,立刻就开始投实习,尽快开始一段实习经历,在实习里积累产品经验,然后用这段实习去争取更好的全职岗位。


找一个产品实习到底有多重要?一开始我是没有意识到的,但是我想,既然和培训老师的第一次微信沟通,老师就反复强调这一点,那一定是非常紧迫,越早越好的。于是,在缴费当天,我就在BOSS直聘app,以“产品实习生”为关键词,打算广撒网投递。或许是因为我是第一天注册BOSS直聘,app分给我的流量很大,曝光很多。虽然我投的并不多,却收到了很多BOSS的打招呼消息。这里必须划重点:BOSS直聘上,HR们主动发来的打招呼消息,不管有没有兴趣,都要尽快回复,因为我发现我回复的越快,app分给我的曝光量就越高,我得到的机会也越多。至于对岗位没有兴趣,想要礼貌的拒绝BOSS的简历邀请,我会在如何拒绝offer部分分享。


产品实习岗这么多,如何选择呢?我当然是希望可以到大厂实习,但是考虑到我之前是教育学背景,有过在线教育的实习,但产品经验缺乏,我把重点放在了教育类的产品实习岗位。很幸运的是,就在我注册和投递的第1天,在春招阶段我接触过的一家企业给我发来了橄榄枝。尽管后续面试里,HR与我沟通的可选面试时间都很不巧,比如我二面那天刚好在高铁上,不得不到洗手间里开视频,也很幸运的得到了这个机会,算得上出奇的顺利,首战告捷。(我当时完全没有想到,高铁的卫生间只是个开始。由于各种原因,为了线上面试,我还去过网吧的小隔间,宾馆的钟点房,以及写字楼的消防通道......嗯这么看起来我真的是擅长解决一切问题,发挥主观能动性,把一切奇葩的地方变成我面试的主场......)


说回这段实习。这段实习于我而言意味着什么呢?我于8月底入职,11月底离职,实习时间基本和秋招全程重合。实习期一言以蔽之,大概就是“黄埔军校”,这不是说实习非常困难或者非常辛苦,而是真的有学到很多东西,也积累了很多可以写在简历上,给面试官讲,被面试官challenge的素材。具体如何将实习经历抽象化,给出面试官需要的答案,我会在下一部分详细分享。


在之后的几十次面试中,我都无比感谢老师的这条建议,非常正确也非常及时,没有让我浪费时间。这里必须划重点:实习经历才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点是我在后面的几十次面试中慢慢感觉到的,因为几乎所有的面试,都是从深挖实习经历开始。很多人都说,学历是一块敲门砖,但我想说,它仅仅就是一块砖,相比之下,实习经历就是你建造的一间样板房。通俗来讲就是,纸上得来终觉浅,产品能力要躬行。

3. 产品岗位面试准备

在拥有了实习经历的同时,我做的就是按照培训老师的时间线,按时看课做作业。作业既包括简历的修改,也包括输出一些可以贴在简历上的东西,比如产品体验报告,竞品分析报告;积累基本的技能,比如Xmind, Axure, 流程图等等。对于已经在本科阶段就准备产品岗,BAT实习信手拈来的优秀同学,这些都是很自然就积累下来的,而对于我,这些就是不得不在短期内快速get的东西。


在短期内提升(看起来的)产品能力以后,就进入了笔试面试环节。这部分我会分享几个话题:do & don't, 也就是笔试面试阶段一定要做的事,和一定要避开的坑。


(1)一定要做的事


分层投递,保证投递量。


培训老师建议,大中小厂都要投,每天最低5个岗位。前期我确实如此做的,但是后期由于实习太忙,投递又需要大量的时间,投的量就降下来了。这导致我很长一段时间,基本是整个10月都没有面试,最后培训老师都开始主动问我有没有接到面试了......


好了回到投递量这个问题。根据我的表格记录,截至目前我一共投过72份简历。这个量单独看没什么意义,跟其他人相比才有意义。借用老师的数据,另一位同学,一周就能投递300多份;我在一位已入职字节跳动的同学的推文里看到,他一共投递了1000多份。相比之下,我的投递量是严重的不及格,仅仅拿到2个相关offer也确实很合理。


能抓住的简历背书机会一定要抓住。


考虑到我的教育学研究生背景,我想,如果要说服面试官“我可以做互联网产品”,我还需要更强的简历背书。很巧的是,我无意中看到了爱丁堡公众号的一篇推文,提到BOSS直聘app正在办留学生挑战赛,再一看比赛内容,和互联网的产品/运营能力高度相关,我想这是很好的锻炼机会。比赛首先是线上笔试,选择题部分就是经典互联网产品岗测评,比如数字规律,图形逻辑,语言表达,这些和行测非常相似,如果考过公,应该会比较有优势。主观题部分记得不太清楚了,核心还是产品能力,例如,假设BOSS直聘app需要砍掉一个功能,你觉得需要砍掉什么功能。笔试通过以后,是一个跨界产品方案的设计,按时完成以后,通过腾讯会议,以presentation的形式复赛,然后决赛是对这个方案的进一步优化,和一场辩论赛。


很幸运的,也让我很惊讶的是,得到了比赛冠军。于是我想这应该是很好的为简历增加含金量的机会,就把决赛的ppt重新做了整理,用链接形式附在了简历上。事实证明确实有一点效果,在新东方的集团管培面试,和龙湖集团的产品经理面试中,我被多次问到这次比赛的思路,一位面试官也继续提问这个方案是否是我独立完成的,我想这应该说明,把它写在简历上是一个很正确的决策。


也是无巧不成书,比赛的决赛环节,一位评委老师提到,她曾经是新东方的集团管培生。很巧的是,就在决赛当天,我收到了新东方集团管培的面试通知。于是比赛后我联系了这位评委,评委老师很nice,说已经离开管培岗多年,面试形式应该也大有变化,给我推了一个上半年刚入职集团管培的学长。学长提到,用disc模型来说,集团管培希望候选人“支配”和“影响”属性高。除此之外,我也联系了爱丁堡认识的一位前新东方HR同学,同学也印证了这个说法,岗位的竞争大,需要体现足够的能力去HOLD住它。所以在面试环节,我也尽量拉大旗作虎皮,体现我是很能“支配”和“影响”的,得到了offer也确实是意外之喜。综合来说,这次比赛带来的不只是冠军的简历背书,还带来了很宝贵的network体验。因此我会在下一部分分享一下network可以选的渠道。


重视network,不仅仅是内推。


社交网络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大概就是内推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的内推主要是培训老师提供的,后期明显感觉数量不太够,直到我遇到了一个神奇的网站:牛客网。牛客网如同互联网校招的大本营:从笔试面试(被称作“笔经面经”),到模拟AI面试,到同岗位其他人的面试进度,offer选择......可以这么说,牛客网基本解决了我在互联网求职里有过的一切问题。网站有专门的内推板块,秋招期间内推帖子层出不穷,还可以搜索目标公司,找在职员工发的内推链接。也有少数的公司,可以在牛客网直接投递,但是由于公司数量不多,在这里就不多说了。


除了牛客网,学校官网的career service也给我很大帮助,在这里必须致谢一下爱丁堡的career service小编,定期在群里发秋招的投递链接和时间表。当然还有各大求职app建立的微信群,比如我加入的有Lockin的,牛客的。


除去内推,建立和利用社交网络往往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好几次领英Linkedin给我发日常邮件,都会附带一句slogan,尽管知道这是为了增强我的粘性而做的洗脑,我还是要承认,它洗脑的很成功,现在我也深表认同,那就是:90% of opportunities comes from weak ties. 在上文拿到新东方的集团管培offer过程中,我也切实体会到了这一点。

面试前,充分了解投递的公司和岗位。


由于校招阶段投递量大,不可能记住所有投过的岗位,所以我有用表格记录投递的公司,岗位和详细的job description。详细的JD能充分体现这个岗是做什么,方便在准备的时候按照要求,一条条的对应过去,修改面试时的话术和描述重点。


这里强烈建议,把岗位的JD截图或者复制下来,因为很多岗位会截止投递,那么这个岗位就在官网搜不到了。我就有2次面试,接到面试通知的时候,所面的岗位已经下线,不管是官网,BOSS直聘,前程无忧还是什么网站,都搜不到这个岗位的要求,无法根据JD做针对性的准备。


拿到岗位JD以后,如何去了解这个岗位呢?我想了解岗位不仅是要让自己的面试回答与JD匹配,还有一个作用就是给面试官一种“我很关注很认可你们公司”的感觉。我首先去公司官网,看官网对这个岗位所在的业务线,或者事业群,有没有介绍。由于官网消息可能会比较滞后,我也有用36氪这个网站进行补充,比如搜索“XX公司 36氪”,搜索结果设为半年内,这样就可以了解这个公司在互联网产品方向最新的进展。其次是牛客网,我接到面试后,按照公司+岗位关键词,在牛客网搜最近发布的同岗位面经,包括对面试问题的回忆和面试复盘。我用思维导图整理好,如果遇到相同的问题,我的回答思路是怎样的。在准备完这一环节以后,每次我都会觉得非常有安全感。除此之外,了解岗位所负责的产品以及它对标的竞品也同等重要,比如面试贝壳找房,我有下载app,设置好各种搜索条件,观察这个app给我的搜索结果,和app内推广的活动。这一环节我也有研究竞品app,比如自如,看这两个app区别在哪,贝壳哪里做的好,自如哪里做得好,它们的区别是因为什么。事实证明这些事情都非常有意义,例如我在面试中提到,自如对新房的空气质量非常重视,接着根据这个点,设计了在贝壳app如何提供同类或者更优质的服务,例如在金九银十的时间点,推出免费绿萝包邮到家,甲醛浓度免费测的活动。面试结束后,面试官反馈还是不错的,说给我打了高分,会尽量申请special offer.


(2)一定要避开的坑


对于我来说,笔试就是我经历的最大的坑。

回想起来我对笔试环节确实工作很不足,而恰恰笔试又是后续面试的前提。互联网产品的笔试,上文已经有涉及,如数字规律,图形逻辑,语言表达等。这些都是可以通过刷题在短期内提高的,换句话说就是完全可以通过练习拿下的。而我却只是研究完了培训老师给的笔试题库,无论是题目数量还是时效性,都有待考证,之后自己也没有再去刷题,可以说笔试能力其实很差。这导致了我笔试屡屡被挂,甚至很长时间接不到面试机会。后期我发现牛客网真的有大把大把的题可以刷,如果能早一点把牛客网用起来,校招offer的数量应该会有质的提升。总而言之,对牛客网的笔试功能,一言以蔽之,真的是“还君offer双泪垂,恨不相逢八月时”。


性格测评是我经历的第二个坑。

性格测评是什么?很多互联网公司在投递之后会自动发一份性格测评,要求在某时间段内做完,题目一般是“哪种说法最符合/最不符合你的实际情况”。众所周知,互联网企业压力大,加班多,所以理所应当的,我想性格测评应该会倾向于热爱工作,完美主义的人。实际上,如果用两个字概括我做各家性格测评的体验,就是“很玄”。这是因为,有些企业期待候选人是狼性的,是有领导力的,但是有些企业期待候选人是听话的,踏实做事,严守规则的。相比之下,我做性格测评太过于唯心主义,完全按照自己对这家企业的印象,去揣测他想要什么人,导致性格测评的题目回答前后矛盾,最终被挂掉。现在想起来真是唏嘘不已,每次我以为性格测评只是开始,事实却告诉我,往往这就是巅峰。



面试中一定不要妄自菲薄,过于谦虚。

按照我们传统的潜台词和暗示文化,我前几次面试都是保持谦虚,甚至明确说自己是产品小白,没有经验,希望学习。现在想起来,真是恨不得穿越回去拿着大喇叭喊,公司是发工资,让你创造价值的!不是给你学习的学校!要是学校你怎么不交学费呢!就算是小白,也绝对不!能!承!认!

一开始我很不习惯,但是培训老师说,既然给了面试机会,就说明对方HR认为,你有可能胜任岗位。所以后期我就反复提醒自己,不要觉得怂,有机会就上。即使没有大厂实习经验,即使觉得岗位JD跟自己还有一段距离,也要努力往上靠,从以往的实习经历,校园经历里深挖,把看起来不相关的经历和成就,按照互联网产品的逻辑梳理出来。比如产品岗位的JD,可能包括分析用户需求,数据分析,产出竞品报告,产品迭代等等,那同一段实习经历就可以从这几个方向上描述:我当时跟谁打交道了,这些人的特点是什么,我怎么分析这些人想要什么,我怎么衡量我做的事真的有效,最终提高了KPI。考虑到我是教育学背景,对对绝大多数互联网的app都是外行,那么面试中只能突出一些通用的可以迁移的技能。因此,我在描述实习的时候,重点突出了数据分析,用数据来说明“我的实习经历一点也不水”。事实证明这个策略还是有效的,因为数据如何计算出来的,我为什么要这么分析数据,我都是很清楚的,能够有理有据的说明白,放在面试环节里这属于我的主场,聊这个时间越长,对我就越有利。


这里划个重点:数据不要造假,因为造假的数据稍微一挖肯定会露馅。即使数据不够准确,只是模糊的估算,也不要为了体现自己的能力说一个很离谱的数据。在面试中我无数次的感到,屏幕后面的面试官真的好牛批......他们往往是产品的***湖,提问一下就切中要害,说白了就是肯定混不过去。既然如此,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坦诚,把已有的经历好好整理,不要凭空说自己没做过的事。当然,这也可能是我比较菜,之前也有在网上看到经验帖,面试的时候遇到一个问题,把上一段实习里,团队其他人的成果拿过来说,也能说的栩栩如生,这一点就不多聊了。



谈薪资的技巧算是我经历的第三个坑。

谈薪指的是,已经确定了offer,HR来沟通具体的薪资的过程。在校招中,我经历第一次谈薪时,还完全不了解“谈薪”是什么,所以对HR的提问全部如实回答。简单来说当时的情景就是:


HR:恭喜你通过面试bla bla。你有其他offer嘛?

我:没有。

HR:好的...我们这里给你的薪资是bla bla, 福利bla bla,你看有其他意见或者疑问嘛?

我:哦这么高吗!没有了,我觉得很高了。


事后回想起来。。顿觉这对话真是。。太。尴。尬。了。


对于谈薪资的意见,我也没有任何发言权,自己的offer也相当于没正儿八经谈过,在这里仅仅引用两位同学的意见,或许可以提供参考。还是爱丁堡的前HR同学,说在这个环节一定要说自己有offer,且如果追问已有offer的薪资,一定不要说的太低。后期我在字节跳动的同学处,又得到了一条新经验:只要HR问,就是对岗位很有兴趣,立即到岗,手上有这个那个各种offer,而且薪资都不低。谈薪资环节,还是期待各位大佬能各显神通,不吝赐教。


三。offer交流 & 拒绝offer


牛客网还有一个神奇的功能,就是offer对比交流。因为都是匿名网友,很多同学都会发个投票帖子,把已拿到的offer详细列出来,包括岗位base哪里,月薪,一年多少薪。参与投票以后,就可以看到投票结果。例如我在牛客网发的帖子,从12月8日发布,到今天12月17日,9天内一共有60人参与投票,4个回帖,虽然数字都不多,还是能看到同届同学的观点的。


决定签哪个offer以后,就是需要拒绝其他offer了。那么如何拒绝offer呢?我想核心还是要好聚好散,毕竟校招期间各大公司都很忙,我有很多场面试都是排在了在下午6点后,龙湖集团的终面甚至排到了晚上21:50,所以不仅是我们很辛苦,HR们也很辛苦,基本都在加班加点。如果真的不可能去,划重点是真的不可能去,我想还是尽早给出明确答案比较好,也方便HR录取后面序列的候选人。我拒绝offer的时候是从自己的个人情况方面,列举一些客观上的不可抗力,总之就是公司一定是没错的,面试体验是很棒的,薪资待遇是很好的,岗位是值得去的,只是我运气不好,无法入职。


我曾在BOSS直聘上看到一个HR发的帖子,说拒绝 offer要有礼貌,因为真的有“HR黑名单”这样的存在。具体是真是假,我个人也不可考证,只感觉不管有没有这个,还是尽量保留体面,毕竟行业是个圈,或许不知道什么时候又转回来呢。




致谢


介绍我产品岗位的琳子

实习期支持我参加比赛的直属leader C老师

比赛当天帮我处理实习工作的P老师,L老师等

比赛中给出宝贵意见的导师W先生,评委W女士,N女士等

offer对比帖里参与投票的60位同学

培训服务的S老师,M老师,Q老师等

给出offer选择建议的Z同学

百度实习经验复盘帖的作者X同学

龙湖集团已入职的Y学姐

新东方已入职的集团管培H学长

交流产品相关看法的学为贵HR Y先生

针对运营岗位,给出宝贵建议和看法的作业帮面试官

针对运营岗位,给出宝贵建议和看法的学而思面试官


待补充,万分感谢。


全部评论

(7) 回帖
加载中...
话题 回帖

推荐话题

相关热帖

近期精华帖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