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软件技术方向就业单位分析—上海卖鞋的得物
头像
屋顶的闪闪星光
发布于 2023-12-06 12:30
+ 关注

软件技术方向就业单位分析—上海卖鞋的得物

一个同学找到我,说她收到了得物的offer,待遇很不错,单说月薪比大厂都高一截,再加上房补、大几万的签字费,真是很香,但看网上评论觉得加班太多,有点不太敢签。
你看,一个聪明的企业,很会根据自己的发展阶段,制定差异化的薪酬福利政策,即,会在合适的时机,用高出同类公司一截的待遇去市场捞人,来助推业务增长。
过去这些年,拼多多就是靠着"左手高薪资右手卷出屎"而网罗了大量软件技术人员,支撑着业务快速发展的。
从我周围的例子来看,得物对这个"差异化"执行的很到位。
今年春天,一个阿里的P8朋友跟我说,得物通过猎头找到了,虽然考虑到种种原因犹豫了一个多月还是没去,但是薪资涨幅50%让短时间内没有晋升希望的他很是动了心的。
当然,他不愿意去,自然会有人愿意去,阿里系公司做过电商业务的人没有十万也有八万了,得物又直接把研发中心开到了杭州,一下就在电商软件技术人员密度超高的城西吸了个够。
执行这种策略的企业有很多,比如,今年理想汽车的自动驾驶、途虎,以及这篇文章重点讲的"得物"。

如果用一句话形容得物,就是正在大出风头的中厂。
得物就是一个垂直潮流电商,这种垂直领域的电商公司都是有发展上限的,不是说你的品类从潮鞋扩展开了,你的公司就能跟着变的,这是个复杂的业务问题。
有接到它家offer的同学问我,他们现在名头这么响,会不会成长为大厂,我也去蹭个红利,拿股票、升职不是得靠风口嘛,就像拼多多能在几年时间内杀出来一样,得物会不会也复制一下奇迹?
且听我解释一下,可能有点绕,但下面要讲的这些才是真正的市场逻辑。
前段时间巴菲特的合伙人芒格死了,然后我的朋友圈就炸了,一堆40岁的老油条都在转发、悼念。
真是让人没想到,一个在资本市场恰饭的,死后逼格直线上升,成了哲学家,估计芒格都没想到远在万里之外他还有这么多孝子贤孙。
这叫什么?这叫成功学光环,翻译一下,就是一个公司牛逼之后,众人不明觉厉,觉得它哪哪都牛逼。其实你看看网络上流传的所谓"芒格名言",全是正确的废话,看起来伟光正,没有哪一句能帮我们赚钱,真正能赚钱的东西他会告诉我们?
回到拼多多的成功史,经历过的人都知道,那时互联网行业腾讯与阿里"双头争雄",互相封杀,腾讯自从十几年前自己下场玩电商搞拍拍网、易迅失败之后,一直在用流量推波助澜,希望能帮阿里培育出一个竞对,比如,在京东创业阶段,腾讯就流量+重金战略入股京东成了大股东,然后直接把京东的入口放到微信的Tab 3上。
后来京东虽然长大了但一直被阿里吊着打,腾讯也认命了,好巧不巧,拼多多又出来了,腾讯拉出微信的数据一看,哟呵,这个代理人比京东强,于是腾讯又给了拼多多巨大的流量支持,再加上拼多多毕竟后起之秀,甩掉了很多淘宝甩不掉的历史包袱,确实在消费体验、平台抽成上面让商家、消费者都更满意,这才真正起飞了。
做电商是件很复杂的事,供应链、物流、商家、平台建设、消费者流量、运营,哪一个都来不得半点含糊。
不会真有人相信,拼多起来就是用"砍一刀"这种招式吧?
现在老牌电商平台有淘宝、京东、拼多多、美团,再加上抖音、快手、小红书这样的内容流量型选手,还有唯品会这种退出一线舞台仍然活得有滋有味的老牌电商,腾讯在抖音的挤压之下自身难保跟阿里都开始联手过冬了,不可能分出来流量来再扶持一家电商企业。
得物的天花板被压得死死的。
在一个成熟江湖,晋升通道被压的死死的,没有贵人相助,穷小子靠着天赋在小块地盘上混一混还行,想突破元婴飞升上界,那只是传说。
能中彩票的只是少数人,而且咱也不知道人家是不是有背景,所以千万别信那些媒体上的传说,也别相信自己就是能蹭上风口的人。平平凡凡打工、学手艺、挣工资,在行业中干上3、5年之后,有自己判断力再说。

得物的天花板被压死这件事从数据上也可以看出来。
单就22年的公开数据来说,阿里8万亿、京东和拼多多3万亿、微信生态3万亿、抖音2万亿、美团1万亿、快手7千亿、唯品会8百亿。
得物呢?2020年之前的增速非常快,然后很快遇到了瓶颈,2020年GMV 500亿元,2021年800亿,2022年的数据我找了一早上愣上没找出来,看来是没公布,是增长太快怕吓到大家,还是增长太慢不好意思了?你猜猜属于哪一种?

抛却得物的GMV不管,我们从软件技术人员就业的视角来看,天下所有的电商模式都是相似的,软件技术要解决的问题也很明确:流量、会员、营销、搜索/推荐/广告、商品、交易、支付、信用贷、资金、履约、逆向等。
即使得物走的是潮流电商,目标消费群体是年轻人,也有"球鞋鉴定"之类的平台服务,对于软件技术来说,得物要解决的问题跟阿里、拼多多、京东、抖音电商、快手电商、小红书电商等并没有本质区别。
上面这些东西扒开之后你就会发现,电商全是业务开发,你看拼多多从0杀到今天,有靠什么牛逼技术么?互联网技术已经成为显学,在B站就能学到亿级流量方案和领域驱动建模的今天,增长期的企业来说,最高的技术估计就是高薪挖人顶住业务。
公司内部的技术积累、公司技术人员跳槽出去时在市场上的共识,这些是靠平台在长期投入资源砸出来的,得物眼下只有千亿级别的GMV,算是从创业公司晋升中厂了,但能不能站稳,还要看接下来的表现,在研发资源上面,最主要还是靠高薪捞别人培育好的软件工程师,自身的积累还远远谈不上。
想想这样的公司能给我们的简历带来多少亮点?

接下来说说技术栈,不只得物,现在绝大多数的知名互联网公司都是Java为主、Go为辅。
如果你拿到的是后端开发的offer,最好问一下具体的技术栈,如果是Go语言,可能要慎重考虑一下。
语言本身的优势在网上有很多客观讨论,这里不展开聊,从就业市场角度来说,Java更好找工作,无论是私企、国企,还是大厂、小厂,甚至一线城市、二三线城市,只要是服务端开发,哪里都有一堆的HC。
至于GO,除了字节、知乎之类的少数企业在业务开发时使用的比较多,大部分企业还是在云计算领域用得多一些,比如容器,而市场上搞这些东西的企业实在是有点少。
对商业公司来说,选择技术栈时要考虑是不是好招人、生态是不是成熟、能不能在短时间内快速支撑业务,至于GO和Java哪一样更优雅,老板和CTO又不写代码,他们会在乎?

再说说氛围。
这是个很玄的东西,权力自上而下,小团队的氛围也就受大部门影响很严重,公司弄几个江湖气浓的高管进来,氛围可能就一下子坏掉了。
其实小公司真正让人头大的问题,除了简历背书、技术成长之外,工作氛围是最影响日常体验的。
就一般互联网大厂来说,基层相对公正很多,虽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但基本还是卷得多拿得多,所以如果抛却工作强度不说一般互联网大厂舒适度还是挺高的,没有那些乱七八糟的事。这一点我也经常拿跟国企比。
但中小企业就不一样了,在这方面参差不齐,优秀的中小企业可以做到小而美,业务增长迅速、团队短小精悍,待着比较舒服,这也是企业成长起来的必要条件。
我跟很多大厂的早期员工聊过,基本符合这条规律,研发可以靠资源砸出来,业务的增长需要天时地利人和,但是团队不行的话,短期事情没影响,长期来看啥都灰灰。
以前创业时我跟投资人聊,他们看项目时放在第一位的是团队,接下来才会看市场空间、竞争壁垒之类的商业问题。 

有同学问我,得物卷不卷呢?
这东西去一下那个知名的、充满负能量的社区看一看,基本了解个大概,但具体还是要看运气。
不过一聊起这个事,我就会先问,想好走私企路线还是走国企路线了么?如果是走国企路线,是先去大厂刷几年简历再社招跳,还是先校招直接进?
其实一番灵魂拷问下来就会发现,一入江湖身不由己,只要走入私企这条路线,就没有安静的地方。
还是优先考虑平台对简历的背书,以及所在业务线的技术成长性吧。

得物这样的公司不是说就不能进,我这个系列文章从来没会完全看好、看衰哪家公司,只是尽量把我看到的关于这家公司的数据、逻辑、问题、风险尽量暴露,大家自己权衡,成年人的世界,别人的建议你可以听,但不可以依赖。
从简历背书的角度来说,得物跟大厂没法比。
从软件技术人员的个人成长上来说,中小企业的技术沉淀跟大厂也差距巨大,内部资源、研发氛围、业务是否多元、同事是否优秀,这些都在无形中影响着一个人的视野和深度,短期内可能看不出来,自己也意识不到,但哪天把简历放在我面前,我就能直观感受到。
另外,私企是动荡的,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如果企业的业务多、盘子大,内部还可以活水一下,甚至在多地研发中心的公司,异地也不难。
中小厂的话,一个团队混不下去,就只能拍拍屁股走人了。

即使中小厂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再加上年轻人都有梦想,更相信画饼,人的决策往往在一念之间,想想去大厂刷简历、刷技术,最终不还是为了挣钱么。就在这纠结间,得物就会捞到不少的人。
成年人的世界,不管是不是会独立思考,都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而且,谁也不知道以后是对是错。
但对于眼下的核心利益点,咱们就要认真对待了,比如,年包这个事。
跟HR谈薪时,千万不要被年包给忽悠住,尤其某些有前科的公司。
总包里面包含的东西,只有月基本工资、公积金、补贴是每月到账,算是明确能拿到手的,其它的都有水分,最好在谈薪时问清楚,月基本工资多少、公积金的缴纳基数和缴纳比例、有什么补贴以及补贴的发放条件、年终奖的波动范围。
尤其年终奖这块,企业都是有绩效分布的,且好绩效跟差绩效相差巨大,务必问清楚范围,然后取中间的数才靠谱一些。
一般来说,老牌的大厂都会靠谱一些,承诺年终奖时按普通绩效来算的,3、4个月还是能保证,至于中小企业会不会乱承诺就看HR体系的良心了,不排除的有的公司给往高了报。
当然,最最恶心的还是不管承诺多少,到了年底时企业发展不尽如意,老板说今年业务不好,不发了。本来就是没有写到合同中的东西,你能咬他吗?
中小企业的做事风格就是这样,充满了不确定性,老板一言而决,你能相信的,只有每个月到手的钱。

最后再说下稳定性问题。
企业的发展是脉冲式的,大踏步发展时,高成本吸人进来,后面消化不良的时候,如果是大企业就放慢节奏招人,各业务之间匀动一下,赶上了经济危机,边缘业务关停并转,实在没办法再裁人。
而如果是中小厂,那可能就得吐出去一部分了。
对应届生来说,如果干了不到2年就被出局,还是个挺惨的事,因为在招聘市场我们一般认为超过2年算落地成功,可以当骨干了。那时的工程师才是市场上人人追捧的对象,年轻力壮不怕加班,战斗力在线,放到哪个项目中都是骨干,还相信画饼,待遇也还没有长起来,给加几千就挖走了。
所以,去中小厂,要考虑下这一点的风险。

当然了,每家企业都有亮点和不足,做选择时还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有任何问题,欢迎私信我。

全部评论

(6) 回帖
加载中...
话题 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