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于支付:从微信为什么不做花呗切入
头像
价值老猿
编辑于 2021-04-02 00:49
+ 关注

关于支付:从微信为什么不做花呗切入

博主微信公众号:价值老猿,博主整理的产品、投资方面的深度思考和实习、秋招相关信息将会持续发布到上面,敬请关注!!!

第三方支付:

艾瑞咨询《2020年中国第三方支付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市场份额情况为:支付宝(54.4%)、财付通(39.4%)、壹钱包(1.5%)、京东支付(0.8%)、联动优势(0.7%)、快钱(0.6%)、易宝支付(0.5%)、银联商务(0.4%)、苏宁支付(0.2%),其他支付合计占比1.5%。报告认为,在C端支付市场中,支付宝、财付通已占据绝对优势,转向产业端寻求增量市场,成为其他支付机构的关键突破点。

对拼多多而言,刚刚拿下2021央视春晚独家红包互动合作伙伴,这也是继2015年微信、2016年支付宝、2018年淘宝、2019年百度、2020年快手之后,第6家与春晚合作的红包互动企业。毫无疑问,如果没有支付牌照,拼多多只能借道微信与春晚合作。拿到支付牌照后,拼多多不仅可以在14亿人面前亮相,同时还能为旗下付费通带来大量用户。

未来,拼多多甚至可以紧跟蚂蚁金服步伐,对标支付宝上线互联网理财、消费信贷(花呗、借呗)等金融产品。

对字节跳动而言,拿下支付牌照是金融版图扩张的“基础设施”。在此之前,字节跳动已相继拿下保险经纪、网络小贷、证券投顾牌照。

对于拥有巨大流量的字节跳动而言,早已不甘心只为金融导流,而是通过拿牌照全面布局金融业务。公开资料显示,字节跳动旗下包括今日头条(信息资讯)、西瓜视频(长视频)、抖音(短视频)、火山小视频(抖音火山版)、皮皮虾(搞笑短视频)、懂车帝(汽车媒体)、幸福里(房产平台)等信息平台,


与拼多多、字节跳动不同,在拿到支付牌照之前,携程已拿到消费金融、网络小贷、融资担保、保险代理、虚拟银行等金融牌照,旗下金融业务已涵盖消费信贷、产业金融、财富管理。拿到支付牌照之后,携程既有了自己的支付渠道,又能通过支付+金融相结合,做大做强信用支付(拿去花、闪游卡等)业务。


事实上,对拼多多、字节跳动、携程而言,支付牌照的意义不仅是“基础设施”,更有利于自己在现有优势下巩固护城河。因为接入第三方支付就意味着将数据共享给第三方。从这个角度来看,无论是方便开展旗下金融业务,还是防止现有业务数据外流,互联网巨头都一定会拿下支付牌照。

~~~~~~~~~~~~~~~~~~~~~~~~~~~~~~~~~~~~

所以微信分付不对标花呗的原因:微信支付多用来小额交易,分期比例低,生息资产总量少(收入少),不生息资产的管理成本也难以降下来(支出大),按现在的用户微信支付习惯,对标花呗会亏本,所以做不了。生息的资产就跟分期的资产强相关的,花呗不分期就不生息;所以单笔账单厚度就很重要.


定量角度:假设资金成本5%,不良2%, 系统人员成本1%,即资金总成本8%,年华利率15%, 利润率就只有7%。一笔存款,分为免息和生息两部分,

免息资产*成本 - 生息资产*利润率》0

花呗因为大额消费多,生息比例更大,可以小于7/8,此外,规模上来后其实,投资收益的利润率可以大于7%,而成本可以低于8%,,所以保证8/7甚至都能盈利.

免息:生息=7:8正好收支平衡,小于7/8则赚,大于则亏。也就是分期率大于8/15,花呗分期率超过50%,微信分期率只有不到15%。


吐槽归吐槽,商业机构的决策,一切都必须符合商业的逻辑。

分付如果正面刚花呗的免息期,并不符合事实:

微信星光,173颗,到现在变现不出去。花的多-星光多-兑换多:主动推送(在支付完的星光页,推送送你3天tx视频,腾讯读书VIP),尤其是腾旭读书这种没下载的。非平滑星光数

1: 从公开数据可查,微信支付笔数远超支付宝,比例大概是2:1。但在支付金额上,支付宝高于微信


2新网银行COO刘波曾分析,微信支付的人均账单厚度(花的都是小钱)不到支付宝的1/3,分期率的下降或不止2/3;如果全面推出分付免息期,那么分期率可能只有15%,分期率太低,意味着几千亿资金要付出很多成本,但生息资产又太少,不足以维持这个业务模式。

行业内部人士就给免息的分付算过一笔成本帐:

资金成本按5%算,不良按2%算,系统、代发代扣、人员成本按1%算,每1000亿余额85%免息,就要补贴68亿(850*0.08);而1000亿中15%的生息资产,按平均年化利率15%算,利润最多也就7%(15%-8%),也就是10.5亿(150*0.07)。每1000亿余额净亏损57.5亿元。

所以利润不够,亏损严重,还搞什么免息呢 ?大家都免息了,没人分期,微信分付也就挣不到钱,你让它硬刚 ?

而反观支付宝花呗

花呗一年的交易流水超过了5万亿,依托的是线上天猫,淘宝,线下众多实体商户以及阿里收购的大型商超(苏宁、银泰、大润发、欧尚、红星美凯龙、居然之家、联华、华联、新华都、三江、武商、盒马等)

这就导致用户的每月消费金额很大,金额大到是有分期需要的,花呗的分期率一度超过50%,赚钱是比较稳的。

所以,如果你不那么喜欢新上线的分付,是因为你把它和花呗比较了,而他们不应该放在一起比较,当你用着免息一个月的花呗,眼里看到分付按日计息的时候,怎么可能会爽呢。这不是微信版花呗,你要比较或许可以拿蚂蚁借呗来比较,或者微粒贷也比较好。

不管怎么说,分付是上线了,而分付的目标客户并不是使用花呗的那些客户,而是使用花呗后分期了的客户。

但可惜的是分付出来的时间太晚,赶了晚集。

14年,京东有“白条”。15年,蚂蚁推“花呗”,苏宁上线“任性付”。19年末,美团“买单”来了,头条的“满分”也来了,而以上的消费金融产品都归属自身团队。支付宝和花呗都是蚂蚁金服的,白条是京东的,而分付严格说不叫微信分付,它是腾讯金融科技的,只是分付的业务在微信平台上而已,当然分付的背后还有政策的监管,微众银行等原因可能导致上线时间晚了。目前小范围上线,还款需要支付日利率0.04%(1万元日费4元),年利率14.6%,这一费率确实不算低。但是这也是经营风险低,快速见效有收益的方法,不能上线就硬刚花呗吧?最后一班车了,先上了再说。何况依托微信这个全民软件,还有数万家微信支付服务商在支撑微信支付的线下地位,还有机会的,这个机会或许在线下:

根据公开数据:2018年时有29万亿元的交易还不是移动支付,有大量的现金的交易,这些交易是分布在农村和三、四、五线城市。分付或许就是想在这个庞大的长尾用户群里找客户,满足这类人群的短期支付需求。

微信作为全民高频应用,分付一经推出,会快速进入他们的视野,分付很可能是他们第一次使用的消金产品,也是适合的可信安全的金融产品,随时可还,按日计息,简单可靠。

将这些人群转换成有分付用武之地的支付场景,会比支付宝有优势吧.



~~~~~~~~~~~~~~~~~~~~~

微信支付的应用。

首先是社交支付领域:社交+支付,+保险,+借贷,+众筹;其次是微信智慧生活;微信不是聊天工具,而是ID,连接后实现的价值,为什么要连接一切?打通线上跟线下,连接一切就是指O2O,线上跟线下的融合;一张海报,加一个和不加一个二维码,估值相差10倍,为什么?有二维码,你可以直接买票,分析买票行为,分析转化,分析那个地方人群的行为;传统支付,支付就是交易的结束;微信支付,一次支付的结束是下一次支付的开始;公众号信息流,支付是资金流,两者一起使用就是解决方案;微信会员体系,卡包;关键不是2B 2C,而是可复制性;微信支付不是阿里这些地推模式,而是走开放平台,让利给第三方,并显著提升第三方估值,让第三方IT公司突破业务天花板,从简单的交付一套系统赚一套的钱,到通过微信支付生态,及时帮商户发优惠券,推送信息;

银联,微软都是垄断的,那么微信支付并不是垄断的,如何保证用户粘性?公众号是垄断的,所以是微信支付+公众号一起解决,所以微信支付解决方案最好的场景是,需要公众号和支付协同的地方,比如医院,停车站,而纯支付领域,微信支付就发展比较艰难,比如餐饮领域,跟支付宝就没啥区别。当然餐饮还有重要一点就是,支付宝重金砸在这上面。虽然微信支付可以做长期利于商户的事情,即会员体系;但是支付宝人多有钱直接给补贴1000万,商户必选择1000万。

微信支付从不在传统互联网产品营销拉新上,为什么?因为驱动微信支付用户增长的,一定是场景,找到合适的场景,用微信支付解决方案解决场景痛点,自然带来这个这个场景下的用户。微信支付的营销经费只会花在用户在场景下的破冰。根源是现阶段,还在占坑阶段,只有当坑占的差不多了,才到营销阶段。









全部评论

(2) 回帖
加载中...
话题 回帖

推荐话题

近期热帖

近期精华帖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