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一些银行金融科技岗的观点
头像
屋顶的闪闪星光
发布于 2023-09-01 23:13
+ 关注

分享一些银行金融科技岗的观点

背景

近两年,经济形势不好,互联网行业下行,私企招聘大幅缩水,国企成为软件技术方向应届生在校招时追捧的对象。而在国企中,银行又是软件技术领域的招聘大户。

这里简单分享一下银行金融科技岗的一些观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如有不严谨、不完善的地方,欢迎大家留言补充,帮我一起完善。也欢迎大家在实习、秋招时,遇到方向选择、应聘单位、offer选择等问题时,与我私信详细交流,有问必答

银行科技重投入原因

近几年肉眼可见地,各大行的总行直属软开、科技子公司在全国各二线城市(西安、合肥、长沙、成都、武汉、珠海、苏州、南京、杭州等)遍地开花,那些头部的城商行,如果没有个几百人的研发团队,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混得不错。

银行体系对科技的重投入原因,主要来自于两方面:

1、自上而下的数字化国家战略,中国的银行体系是国家、地方政府掌控经济的一个重要抓手,整体体系需要服从国家战略要求,因此,在“科技投入占营收的比重”、“科技人员占整体人员的比重”这两个指标上,监管都会有量化的要求。

2、银行自身业务发展的需求,如,线上化(营销、获客),智能化,风控体系(监管要求这个东西绝对不能外包),信创(国产服务器的替换节奏已经很明确地执行了),越来越多样化的监管需求,自身管理能力、效率上的诉求。

人员结构

过去以来,银行体系习惯校招,自己培养,外行领导内行,再加上大规模使用外包,代码质量大家可以想象得到,这导致的一个明显问题是,银行体系的IT能力本来就不强,近亲繁殖没法优化。不要用说跟竞争激烈的互联网相比,就算A股一些头部的软件厂商,研发能力也能秒杀绝大部分银行。

这个问题在最近两年有所弱化,原因是银行金融科技岗开始社招。经济形势不好,互联网行业下行,过剩的人才纷纷涌向国企,银行因为性价比高,更是众望所归。在这些大厂人的影响之下,银行的软件技术人才结构有所改善。

但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解冻也不是招一批高水平码农就能搞定的。老码农们都清楚,软件系统设计、研发搞得再烂,一旦上了生产,再想重构、优化可就是千难万难了。即使是讲究大干快上、业务快速迭代的互联网公司,对待重构、优化都会慎之又慎,更不要说向来以稳定优先的银行。在互联网公司出了生产事故,外网道个歉,内部通报一下,责任人绩效打个叉而已,在银行体系中,那可是要被监管惩罚的,甚至下次想弄个新业务,搞个新牌照,争取个创新试点,监管都不给你批了。

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3、5年前,如果一个互联网大厂的人说他去银行,大家会觉得他脑子进水了,放着高薪高技术的工作不要,去干那些技术老旧、工资待遇低还要舔领导的差事。但放到今天,大家就会给他点赞,羡慕他重获新生,毕竟,银行现在社招也要看候选人是不是大厂背景,学校学历怎么样,是不是有潜力。

绩效考核

经历过互联网大厂绩效末位淘汰的人都很清楚,不管是C还是3.25,伤害很大,侮辱性极强,大部分有选择的人都会选择出局。在银行体系内虽然也有绩效排名,但不管是涨薪还是年终奖,相比正常绩效稍弱一点而已,达不到伤害、侮辱的程度。当然,极少数踩踏红线的人不在此列。

所以,理论来说,只要是正常人,是可以一直干下去的。一个六大行软开的师兄跟我说,他们那边1、2百人,几年下来因为考核出局也就2、3个人,这个比例相当低了。

金融科技岗的分类

银行内部的金融科技岗遍布各个条线,就大盘而论,可以分为两类:业务部门的金融科技岗、总行直属机构的金融科技岗。

业务部门的金融科技岗分布以银行各省分行、市分行为主,主要做一些需求调研、预算分配、项目落地、招投标、供应商管理之类的事情,也有少量做技术支持的,但极少有真正搞研发的,整体管理岗为主。

总行直属机构的金融科技岗以软件开发中心、数据中心、信用卡中心等机构为主,这些部门会把人员分为产品、开发、算法、测试、运维等等不同的专业工种,每个岗位都算是正经的技术岗,要像私企一样干活搞项目的。

所以,对应届生来说,选择省分市分还是直属机构,很多时候不是待遇、base地的问题,而是路线问题。

全部评论

(9) 回帖
加载中...
话题 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