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1年,2年,14年,他们为什么还留在宝洁IT?

1年,2年,14年,他们为什么还留在宝洁IT?

Kidder Ye

数据科学家

加入宝洁两年

初来乍到

两年前我放弃了在香港某研究院的工作机会,毅然决然的来到了宝洁IT的数据科学团队。在研究院的工作主要是以研究为目的,会专注于技术钻研。在宝洁IT,除了依旧对技术有追求之外,我做的每个算法都是和业务紧密联系的,为生意带来多少提升都是能够真实看到的,但我看到自己产生的价值时,成就感真的满满当当!

各种丰富的业务知识和专业技术培训也让我感受到技术和生意的结合有多美妙。在充分了解了业务知识后,我就开始尝试用算法来赋能我们业务,去做线下的选品。当然做项目部不可能一帆风顺,期间也是遇到了各种问题,还好有各位大牛倾囊相助,有手推偏微分方程的乔治亚理工博士,还有一百多位坐落在全球的数据科学家智囊团,他们都是我在宝洁工作的指路人。每年我们还会到不同国家(有修改)参加一年一度的数据科学家交流大会,学习各种业内先进的算法以及应用,get国际化的平台视野。总体来说,因为有了宝洁**IT**丰富完整的培训以及同事间互帮互助的优良传统,我很好的融入了团队!

渐入佳境

在网络上流传着一句话,面试造航母,工作扭螺丝。宝洁给我的感觉却是完全相反的,面试扭螺丝,工作造航母。项目期间,在算法落地的前后,我对接了全部的业务人员,横穿整个算法的生命周期,从卖进产品给客户到日常运营。

在宝洁每个人的Title都是manager,虽然我没有下级可以管理,但是我会管理自己的项目。放权是宝洁老板们一贯的作风,就像在海里游泳一样,他们会先认真耐心的教给你游泳的姿势,之后整个海洋就任你遨游,如何上岸/什么方向/哪种泳姿就是自己的事啦,但是你可以随时向他们求助,他们会很乐意给你各种资源。所以如何高效管理自己的项目,如何与业务以及各种人打交道都是在宝洁的必学课程,宝洁**IT真的可以让你成为商业中的IT领袖**。现在的我就管理着宝洁第一个大数据算法选品平台,每年为公司带来千万级的销售提升。

不负韶华

宝洁IT另一个很吸引我的地方就是真正为员工的工作体验考虑,出台真·灵活办公和福利计划!作为一个程序员有时灵感来了真的挡都挡不住,很多时候代码写着写着就凌晨了也是很正常的。宝洁的灵活办公时间会很适合我,我可以不分昼夜的和小伙伴一起攻克技术难关,攻克完以后可以在家呼呼大睡不用担心上班迟到。宝洁入职第一年就送18天带薪年假,我可以完成项目后充分地调整自己的状态,而且各种小姐姐小哥哥带你浪里个浪,在这里你不仅可以得到充分的成长,还可以收获一生挚友。

Jessie Ning

项目经理

加入宝洁IT 10个月

梦想落地

作为一个商科背景又想从事IT相关工作的应届生,我觉得未来数字化的浪潮在传统行业机遇更大,加上宝洁一直以来都是我梦想中的公司,无论是软硬实力的培养还是信息技术与生意的紧密结合,宝洁IT部都完美契合了我理想中的工作环境

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没有错!在入职不到半年的时间,我就在老板的鼓励和支持下,开始负责一个大数据选品推荐系统的设计和交付,这个系统就像是我的宝宝,作为项目经理,我会全权负责系统的孵化和落地,而且还需要在过程中确保预算合理,妥妥**get**财务管理知识;通过与业务、数据科学家(包括上面这位Kidder同学)、开发、架构等团队紧密合作,每一天我都在扩展自己的知识猎取范围,成为一个多面手。

在一个技能和背景多元化的项目里,每一个合作伙伴都是我的良师益友。除了有积极为自己牵线搭桥的直线上司,身边的队友也总是耐心和我分享经验,让我在真枪实弹的商业+技术环境里快速成长。

加入宝洁IT对我来说是个梦想实现的过程,在这里的每一天我都感到非常的充实和快乐,希望屏幕前的你也能够加入我们,一起在无限广阔的商业世界里野蛮成长!

Claire Ouyang

宝洁大中华区信息安全官

加入宝洁IT 14年

坚持热爱的技术路线,宝洁IT真的挺我!

我的第一份和目前为止唯一一份工作都来自宝洁IT部。2006年, 我还记得自己作为校招技术小白,进入公司的第一份工作要负责供应链系统的开发和系统运维, 偏后台技术向, 入职几个月, 就被派到澳大利亚做某品牌ERP系统的整合项目,吃得好玩的好,每天和业务小姐姐一起混, 迅速接触了好多业务场景,学着如何让系统的运行符合商业逻辑,作为一个刚刚进入社会的小白来说,**有老板撑腰去玩大项目, 简直太开心。后来我又开始做IT项目集经理 (Program Manager),完成了两个大项目后, 感觉自己还是想拓展不同的技术领域技能树, 这个时候宝洁又为我“撑腰”了:无论什么级别, 只要你肯表达,你的声音总会被听到。** 我就去和老板反映说我想去做IT基础架构相关的一些工作, 毕竟没配过路由器的IT不能算是一个好网管。 结果轮岗过去之后, 发现做的工作不但要管数据中心, 需要沟通交流的老板级别层次反而更高了。 第一次和副总裁级别的领导回顾整个总部的系统灾备计划,第一次和亚洲各国律师探讨当地的隐私保护政策,都是让人两股战战的艰难时刻,也是难得的历练。 我依然对技术充满无限热情, 同时也在一次次磕磕碰碰中体会着:如何定义问题,化繁为简, 使技术真正有落地的地方,能够真正的解决问题,而这些软技能,都让我快速地提高和成长。

*
*

*
*

**

在我生完第一个宝宝后,总部决定在中国设立全职的信息安全岗位, 以适应本土迅速发展的数字化转型带来的网络安全, 隐私保护等挑战。得益于公司的“内部晋升”的导向, 经过层层面试, 我得到了这个硬核岗位。公司为了让我顺利过渡, 为我提供了很多的培训, 支持我去参加外部学习, 考取各种信安相关的证书, 当时某些证书还没有在国内设考点, 公司还报销车费支持去外地考试。 因为公司相信, 持续的充电, 学习业界更为先进的理念, 是支持员工获得专业领域成长的关键之一。 所以这几年, 我考取了多个高含金量的证书, 包括CISSP, CCSP, GIAC, MCP, CDPSE….,成为行业认可的专家。公司对于持续学习的推崇, 让员工可以更有自主权地规划自己的时间, 为长期的职业发展积蓄源源不绝的动力。

除了在技术领域的不断积累, 多年来在各个岗位积累的对业务敏锐度, 对业务部门的接触度都是让信息安全管控措施真正在企业落地实施的关键,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幸好当年没有放弃的每一个一小步, 终于可以在某个时刻汇成一个大台阶。 随着整个公司的数字化变革的深入开展, 信息安全在公司的日常运营中也越来越受重视, 团队成员多次获得全球安全官颁发的大奖,而我也在自己热爱的技术领域一路前行!

**

全部评论

(7) 回帖
加载中...
话题 回帖

推荐话题

相关热帖

近期热帖

历年真题 真题热练榜 24小时
技术(软件)/信息技术类
查看全部

近期精华帖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