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首发于我的博客,2020 年,我寻找暑期实习的经历与经验
概述
2020 年,大三,按照常规的人生节奏,我踏上了寻找暑期实习的征途。
先开门见山一下,在写此文时,我基本结束了寻找暑期实习的历程。总的来说,我一共投递了 5 家公司(谷歌,微软,亚马逊,腾讯,蚂蚁金服),并最终选择了微软。具体情况是:
- 亚马逊,可能是因为投的太晚了而直接石沉大海,杳无音信
- 谷歌,面试进行到一半,突然宣布今年因为疫情取消了国内所有的暑期实习
- 腾讯,成功拿到了 WXG 微信事业群,微信支付部门,后台开发的 offer
- 蚂蚁金服,顺利拿到了广告技术部门,后台开发的 offer
- 微软,顺利拿到了上海 Cloud + AI 部门 SWE 实习 offer
经历
需要说明的是,在开始寻找暑期实习之前,我已经在字节跳动有过三个月的日常实习经历。由于这段经历并不是特别愉快(具体见我之前的文章),我对于即将到来的暑期实习,我所期待的,是去体验不同于国内互联网企业的另一种工作与生活方式。
那么,在寻找暑期实习伊始,我仅仅选定了两家目标公司:谷歌与微软。而可能出于外企较为慵懒的工作效率以及我简历的不够过硬,在我网申投出简历两三个月后,这两家公司依旧毫无进展。自然而然地,在两三个月无果后,为了减少内心的焦虑不安,我稍做准备,额外挑了两家国内互联网企业:腾讯与蚂蚁金服,以期「保底」。因此,总体时间线如下图所示:
再逐公司记录一下我寻找实习的经历吧。
谷歌
我最早投递的,即是谷歌。在去年 12 月,谷歌放出今年的暑期实习岗位时,我就立刻网申投递简历(此处其实犯了一个很严重的错误,后文详述);一个月后,谷歌的招聘人员联系了我,填写了一些诸如期望城市、方便的面试时间等额外信息,等待安排面试。然而,虽然每周五 HR 会给我发一封进度跟进的邮件,但自此长达两个月的面试等待期实在让人难以忍受。
终于,在三月中旬,漫长的等待后,我迎来了谷歌的第一场电话面试。如网上许多人的描述,谷歌的面试可以说是:开局一个空白的 Google Doc 文档,面试不聊别的,全靠做算法题。于我而言,遇到的面试官很友善,沟通很不错,而且题目难度也不高(两道题,最终都完美做出来了),总体体验比较愉快。因此,第一场面试顺利通过。
然而不巧的是,就在等待第二场面试时,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谷歌取消了今年国内所有的暑期实习,所以我与谷歌也自此暂别。当然,客观来说,从我被安排面试的时间来看,即便没有疫情,大概率也会因为 Team Match 过晚而无法成功拿到谷歌的实习 offer,故坦然处之。
微软
紧随谷歌之后,在今年的 1 月,微软放出今年的暑期实习岗位时,我依旧立刻网申投递了简历(此处所犯错误同上)。然而幸运的是,在 2 月末,亡羊补牢,我赶上了微软内推的截止期,由一位学长帮助进行了内推。
微软的实习面试安排在 3 月底,就我所面试的部门(上海,Cloud + AI)而言,三轮面试安排在了一个下午,相当紧凑。第一轮面试与第二轮面试类似,都是由一位 Individual Contributor 进行技术面试,其中涉及到简历上内容的介绍、计算机基础知识以及常规的算法题,总体难度不大,面试十分友好,体验十分愉快。而最后一轮面试,由部门 leader 进行,形式和前两轮差别不是特别大,不过技术的比重比较低,相当大一部门内容是「谈人生」(即技术之外的价值观与理念)。
有趣的是,我前两轮的面试官,均为女性工程师(大概是我今年寻找暑期实习过程中所遇到的,仅有的二位女性工程师);而第三轮的面试官,似乎是一个中文讲得很好的外国人(不完全确定,通过口音判断),而且还放了我一次鸽子,不过总的来说,微软的三轮面试体验还是相当不错的,没有太大的压力。
而在面试结束后,大致两周(官方说法)内告知面试结果。根据为数的不多样本,似乎如果面试没有通过,拒信发得很快;而如果面试顺利通过,等待期可能会长达一个月。
在我的多次邮件催促下,终于熬过漫长的等待,于 4 月中旬,顺利收到了 offer,并选择接受。
腾讯
如前所述,腾讯并非我一开始的目标公司,而是在等待的焦虑中为了「保底」而投递。在 3 月中旬,等待谷歌和面试时,我联系到了某位腾讯 HR,由她帮助,内推投递了暑期实习。
不得不夸赞的是,腾讯(包括后文的蚂蚁金服),处理实习申请的流程极为迅速,短短 20 天内,便完成了「两次面试流程」:第一次面试 TEG 事业群,在两轮面试之后失败告终;第二次面试 WXG 事业群,在三轮面试后成功拿到 offer。
其实,倘若顺利的话,腾讯实习,应当是只有三轮面试的:前两轮技术面试,第三轮 HR 面试。此外,如果一个部门面试失败,会有机会被其他部门「重新捞起」,从头开始面试流程。
至于面试经历,我所经历的四轮技术面试,大同小异,无非是询问一些计算机基本知识和简历上内容,而且巧合的是,四轮面试都未遇到算法题。而 HR 面试,主要是沟通一下入职事项,了解个人性格等等,基本上不会在这一轮面试失败。
值得一谈的是,我在前两轮面试的「作死行为」。第一轮面试,面试官询问我是否参与过开源项目,我答没有,他对此略有不满。在面试的最后,由我提问,我问面试官「贵部门应该是使用了许多开源项目,那么,是否有回馈开源社区?」,面试官一时语塞;第二轮面试,不知为何,聊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我吐槽 996 工作制的不合理与反人性,面试官沉默不语,而我果不其然地在面试结束后几小时内收到了面试失败的通知。
以此为戒,在第二次面试流程,即,面试 WXG 的过程,总体比较顺利。有些尴尬的是,HR 面试中,HR 似乎是看到了之前面试官对我的评价,一阵见血地询问「你似乎对 996 很有意见,那你是否愿意加班呢?」一时颇为尴尬,所幸最终无恙,成功拿到了微信支付后台开发的 offer。
蚂蚁金服
其实,在申请蚂蚁金服的实习之前,一直十分犹豫于其繁复的面试流程。不过事实表明,蚂蚁金服虽然流程繁琐,但是处理效率很高,从投递到 offer,只花了 20 天不到。
在投递蚂蚁金服之后,首先要做的,是冗长繁琐的行为测试题,包括语文阅读、数学图表阅读、类智力测试题的找规律题以及性格测试题。虽然从结果看,这一部分似乎影响不大,但是实在让人极度不愉快。
不同于其他公司(比如微软、腾讯),蚂蚁金服即便是内推,也无法免去笔试题目。所谓笔试,是在投递后,自选一场笔试考试时间,在牛客平台,完成两道算法编程题目。我所遇到的笔试题目,难度并不大,因而全部顺利做出。
在笔试结束后,即开始面试,共有 5 轮:除了最后一轮是 HR 面试,前四轮都是技术面试,不同点在于面试官,分别是普通员工、小 leader、本部门 leader、其他部门 leader。前四轮技术面试,总体上和腾讯的技术面试差不多,包括简历内容、计算机基本知识、算法题以及系统设计题,总体难度不大,不过偶有我回答不出的题目。而最后一轮 HR 面试,据传是有一定概率在此失败的(阿里的 HR 似乎权力比较大?)。
在面试中,我发现了比较有意思的一个现象:即便是技术面,所遇到的面试官的口才也相当不错,能够就我的提问,滔滔不绝且逻辑清晰地回答十余分钟而无法打断。或许,这是阿里的企业文化所造就?
面试结束,大约两三天后,收到了部门 leader 的电话,告知已获得 offer,不过需要确认我是否有意向接受,若不打算接受,对方为了节省「宝贵的」名额,就不发放正式的 offer。由于此时我已经正式接受了微软的实习 offer,虽然可以多诳骗一个 offer,但是为了不浪费对方的名额,还是如实告知了我的意向。
原文首发于我的博客,2020 年,我寻找暑期实习的经历与经验
经验
总的来说,其实我寻找暑期实习的过程还算顺利,虽有些磕绊,但比较幸运,最终还是拿到了不少 offer。
现在回顾这段经历,其实可以发现,我犯了好几个明显的错误:
- 微软和谷歌一开始直接网申,而没有走内推通道
- 一开始投的公司过少
- 面试中过于言而无忌
第 1 点,从我寻找实习的经历来看,内推往往具有极其强大的力量,仅仅靠网申,即便再早投递,处理的优先级也不如内推。倘若我没有亡羊补牢地补上了微软内推,那恐怕至今我离微软 offer 还遥遥无期。所以,在今后的求职中,不论是实习、校招还是社招,尽量让认识的人帮忙内推。
第 2 点,如果不是特别自信,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而应该广撒网。多投几家公司。或许,这并不是真的打算去这些公司,而是为了减轻内心的焦虑与不安。在等待中,倘若手头有保底的选项,即便暂时不是最满意的,也能极大地缓解压力。而且事实上,现在自我评估能力,我想,我的能力还不足以自信到只投一两家公司就能稳拿 offer。毕竟,面试中存在相当大的运气成分,「饱和式」申请方能让自己避免意外。
第 3 点,面试虽然是双方互相交流,但是毕竟是一个相对正式的沟通,所以应该把握说话的方式与分寸。坦诚固然是不错的品质,但有所保留或许会给自己多留一点余地。
总结一下,从我寻找暑期实习的经历,我得出的经验可以概括为:内推,广撒网,合理沟通。
原文首发于我的博客,2020 年,我寻找暑期实习的经历与经验
全部评论
(30) 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