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一般能够推进到面试阶段的,起码从简历层面来看,你跟岗位的基本面是符合的,面试就是为了深入了解专业能力+识别、判断软性技能(非技术/职能岗位尤其如此)。
今天就跟大家重点聊聊,在非技术/职能类岗位的面试过程中,3个容易被挂掉的原因,还有小鱼姐的tips哦~
原因一:缺乏职业素养
这里的职业素养并非要求应届生表现出具备多年工作经验的谈吐,而是:
1.做好成为职场人准备的“职业化程度”
包括但不限于准时参加面试、得体的仪表和行为举止、对于应聘公司及岗位的了解程度等
2.专业相关的经历/思考/成果体现
A、B两位同学都想要应聘HR但无实习经验,面试官问“你有没有相关经验”,同学A说“没有,不好意思”然后只能尴尬挠头;同学B说“我虽然没有实习过,但是我曾在大学社团负责招新工作,当时主要是进行招新广告的宣传和同学的面试筛选,后期也对进来的同学做了一些培训工作。在我看来,这个跟我们HR工作中的招聘环节还是比较匹配的,就是通过不同渠道去找到合适的人才,然后把TA放在匹配的岗位上”
在A、B本身情况差不多的场景下,如果要淘汰一位,肯定是A吧(除人力岗位外,其他职能岗位也同理)
tip1:摆脱“学生气”,回答“多沾边”
原因二:岗位强相关的软性能力不足且看不到亮点
例如,销售岗位表现得太过内向、需要创意的岗位表现得太过刻板谨慎
大家普遍认为i人不适合做销售这类需要频繁与他人沟通的工作,我觉得这种说法有点绝对,市场有丰富的客户群体,就会需要不同类型的销售,i人谨慎、判断等特质也必定有对应的市场
对于这类情况但是进入了面试依然想试试的朋友,我的建议是
1.在自身不排斥的前提下勇敢尝试你想要应聘的岗位
2.锻炼与你目标岗位强相关的软性能力,同时放大个人优势(亮点)
tip2:岗位勇敢试,发挥好优势
原因三:面试中太主动/太被动
经常碰到这样两类对比明显的面试者,第一类问一句答一句,面试感觉像挤牙膏,感觉没什么可聊的;第二类面试官问一句可以“侃侃而谈”半小时,从天讲到地。这两种大概率都不会通过,表面上看好像一个冷场一个讲得火热,但本质都是不懂得“面试是在聊什么,该怎么聊”
好的面试节奏是面试者能听懂面试官的问题,面试官也能从面试者的回答中识别到下一个想问的问题,双方有来回有互动,有吸纳也有输出
tip3:回答之前先思考一下“对方为什么这样问”,回答时可以适当给面试官的下个问题“埋钩子”
学会上面这些小tips,面试通过率肯定会大大提高的~祝大家好运!!!
全部评论
(3) 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