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自己的秋招经历,希望可以帮到底大家~不喜勿喷~感谢
我是211院校的本硕,去年秋招拿到了4份offer,包括阿里、美团、字节跳动,还有一家快消大厂。除了学历、实习经历这些硬性条件外,我觉得在校招过程中,拼的就是心态。
因为个人身体原因,我准备得不算早,进入8月才开始投简历,主要投自己平时关注较多的互联网大厂,但都毫无动静。
这让我很意外,因为我自认为实习经历还算丰富,大二、大三有三段大厂实习经历。学长学姐都告诉我,秋招一定要早投,因为越到后面卡得越严格,前面几批因为简历量少,可能都会看一看,到了后面,就会设定一些硬性标准严格筛人。
看了很多校招经验帖以后,我才慢慢调整好心态:我们作为校招生,其实要学习大厂的心态,大厂校招就是“广撒网”、严格筛选,做人才储备,那我们投简历就不要有太多顾虑。
8月上旬,我专门拿出几天时间,集中把互联网大厂和一部分小厂都投了,策略就是只要开放我就第一时间投。前前后后加起来,我投了近百份简历。
其实2025届毕业生是有优势的,我发现今年头部互联网大厂的行情优于去年,秋招的HC(Headcount)明显在变多;有的大厂架构变动后,我们可以尝试的方向变多了。当然,校招的激烈程度丝毫不减。
8月中旬,我终于见到好消息了,开始参加大厂的线上测试。因为前段时间简历石沉大海,我当时的心态比较丧,好在,我以前有意识地刷过题,笔试的时候心里比较有底。
在面试环节,我也经历了思想斗争。我参加了大大小小十几场面试,有线上的也有线下的,对面试这个环节的唯一经验就是,“面皮要厚”。
我属于文字表达比较强、但口头表达很一般的人,因为自认为口才有短板,就表现得不太自信。尤其是前几场的线上群面,我完全插不上话,有的面试者说得很混乱,我也想打断对方,但担心显得自己没有礼貌,就失去了很多机会。到了后面,我就开始抢话,不管内容说得怎么样,气势要先到位。结果就是,我表达越充分、表现得越自信的,通过率就是高。
经过两个月的煎熬、奋战,我对于4份offer的战绩还算满意。
校招,是一场持久战,也是心态战,有可能今天的你无人问津,但也不要自乱阵脚,把眼光放长远一点,属于自己的东西可能会迟到,但不会缺席。
全部评论
(11) 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