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创始人经常翘班而公司却稳得一匹的“携程”
头像
屋顶的闪闪星光
发布于 06-25 19:49 浙江
+ 关注

创始人经常翘班而公司却稳得一匹的“携程” 内部员工回复

OTA领域比较挣钱这件事大家都看得到,所以携程这些年一直在被挑战,但是城头变换大王旗,行业老二兜兜转转,老大一直是携程。
尤其是2024.06.07这一天,携程的股价超过互联网大厂百度,一个OTA公司竟然能够在市值上跟BAT过招了,这个公司一定有他特殊的地方。

一个人长成什么样子有环境的原因,但家庭教育的影响也是特别大。同理,一个企业成功的必然有市场需求的原因,但受创始人的影响也很严重。
我们先简单看看携程创始人梁建章玩票的那些年:1999年创建的携程在2003年就上市,财富自由了4年之后,2007年扔下公司去留学读博士,2013年携程被阿里、美团加上艺龙、去哪儿、途牛群殴的时候又回来继续干,2015年这场仗打赢了,2016年他又跑了,2020年旅游行业被削得只剩一口气,他又回来给公司续命,甚至自己上阵直播,同时还不忘在公司做居家办公的实验给自己的毕业论文准备素材,续命成功之后的2023年营收、利润都远超以往,股价直线上涨,2024年超过了已经没落的百度,同时毕业论文也发表了。

这样的人一个,在公司里办托班、不搞996,就让人很容易理解了,因为他的追求是多元的。

以上,简单讲过这个公司的特质,接下来回到"屋顶的闪闪星光"这个IP的视角,分析一下软件技术人员在就业时的关注点。

按照习惯,分析软件技术得先拆解业务,携程的业务体量虽然大,但拆解起来很简单:交通、住宿两项占了绝对大头,远高于其它。
业务上的核心竞争力也有两方面:
1、酒店、机票领域的供应链。作为一个卖机票、酒店的公司,机票、酒店的数量、质量、供给稳定性是它的基本盘,否则就是个空壳子,跟58同城那种公司一个档次。
2、服务体系。旅游很多时候是个非标品,容易出问题,售前、售中、售后的服务就特别重要,而携程在南通有一个全球旅游业内最大的呼叫中心。

业务拆解完了我们再看技术。

我曾经讲过一个"业务牵引技术发展"逻辑:互联网企业的技术水平好不好取决于业务发展得好不好,因为只有业务发展好了,才有足够的资源投入到技术建设中去。
不管是百度技术人的平均水平越来越水,还是拼多多、抖音用业界最高的工资快速组建起的互联网第一梯队的技术团队,都是在证明这个逻辑。
携程所在的OTA领域要解决的软件技术问题不只有C端的流量、交易,还有B端的供应链、服务体系,业务上要想有核心竞争力,软件技术上投入就不能小。

携程的员工总数比较清晰,公开财报可查,一直维持在3万人以上,这其中软件技术团队规模在最高峰的时候应该不到1万,研发人员占比不算高。
从对外招聘的岗位数量上也能看到,技术岗位的招聘数量远小于BD、运营、店长、审核、售前、客服等业务人员。
其实也可以理解,携程的服务体系和供应链方面,软件技术都只是基础支撑,真正的服务质量还要靠大量的BD、售前、客服等做出来。

过去二十年携程的业务始终维持在龙头地位,待遇跟着大盘水平在慢慢上涨的同时,技术其实也一直在很稳地前进。
这种稳,就像过去半年我面试过的那几个携程工程师一样,整体上不算顶尖,但实际做事都扎实、清楚,业界第二梯队的水平还是有的。
待遇方面,社招都一客一价不太好看出大盘的水位,但校招来说,24届Java同学拿到的携程校招offer基本是24K左右,这个价格已经跟一线大厂的白菜持平了。

当然了,红花还需配绿叶,同行的衬托也很重要。
想一想同在上海滩能把人卷出翔来的拼多多、得物等几家,再看看携程的工作强度始终那么稳,如丝盘顺滑,一个互联网公司搞得几乎像电子厂一样按时下班,堪称互联网界的一股清流了,让我这个大龄中年码农真的是羡慕不已。

以上,从技术水平、待遇、工作强度三方面来说,携程算是性价比蛮高的一家公司了,对于那些想留在互联网体系中拿高薪,却又不想太卷的软件技术人来说,这是个不错的选择。

宏观形势的分析往往无法帮助微观问题的决策,有任何问题欢迎私信沟通。

全部评论

(4) 回帖
加载中...
话题 回帖
历年真题 真题热练榜 24小时
技术(软件)/信息技术类
查看全部

近期精华帖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