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成为正式产品经理半年,回首秋招的感悟。
头像
EricDowsen
编辑于 2021-08-01 06:02
+ 关注

成为正式产品经理半年,回首秋招的感悟。

加入京东已近九月,严格意义上的转正也超过4个半月。
正式加入职场,和实习的时候体验确实完全不同。绩效,KPI等等压力纷至沓来,领导的期望值也完全不同。
去年这时,我还在某大厂的边缘BU实习,期盼着直接转正,顶着所谓"BAT"的光环开始人生新阶段。现在想来,也是幼稚。实习期间的表现,的确不足以在一个绩效非常好的部门入领导的法眼。
正式工作后,怀揣着不同的心态,并且从第三方的视角观察了一些组里的实习生。对于实习和转正有了更深的感悟,期望能对于处于这个阶段的同学们有些许帮助(反正我现在看1年前的我就是个伞兵)。


总结部分
1.实习确实是一个很好的找工作途径。
相比于缘分占大多数的面试,实习时间较长,对于团队和个人都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如果觉得这个团队氛围很好,自己的能力也符合团队的期待,那最好可以在实习期就确定下来转正。
2.关于转正
关于转正,这是一个运气的事情。因为一个团队的hc变动是所有人都预料不到的。业务调整,人员入离职等等都会影响一个团队对于校招的hc。排除掉这些自己不能控制的因素,自己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1).认真工作。这看似是一个废话,但是在实习期间的很多人都难以意识到。因为大多数团队对于实习生的安排都不会特别严格,很可能只是交给一些比较简单的任务。导致实习期间很多时间可以拿来摸鱼。而如果你真的去摸鱼,虽然领导不会说,但是会看在眼中。
(2).积极表现。这一点不单单是在工作中,更多地是在工作本身之外。大家都很讨厌向上管理,认为刻意和领导打好关系有些让人不适。但起码在我实习+工作的三个互联网公司中,有两位领导都明确的告诉跟我说过进入社会必须要做的一些改变。这点可能和大家认知中的互联网扁平化不太一样,但是在中国这样的文化背景下,有些事情是逃不开的。
(3).主动沟通。这点我在去年的实习中深有体会,明明有很多想法,却总带着"我是一个小菜鸡,我哪有资格在这样的会议上发言"的念头。导致领导对我的看法是:"没有思考,不善沟通"。加上自己做的项目也不主动积极去找领导聊,总觉得和mentor聊就够了。实际上这样是完全不对的。
3.关于秋招
(1).每个人的投递策略不一定要一致。很多营销号在传播焦虑,期望把同学们拉到一个焦虑的境地进而买他们的课。我只能说,秋招不像每个公司自己宣传的"扩招xxx","史上最大规模校招"那么轻松,也不像营销号宣扬的那么恐怖。
选择适合自己的投递策略非常重要,投递策略包括:行业,岗位,公司级别,不同公司不同的投递时间段等等等等。我本人是在去年10月末才开始收到offer,而我本人的竞争力其实算不得太强,起码不是产品第一梯队的。就是因为两段实习让自己膨胀了,选择了错误的投递策略才导致一度陷入焦虑,甚至去boss直聘上找一些几十几百人的小公司。最终的结果倒还不错,拿到了几家2、3线互联网大厂的产品offer。
(2).给自己一个清晰地定位。对于进入互联网大厂而言,校招基本是最难的时候。这两天帮组里筛一些实习生和社招产品的简历。发现实习生连个非985的都少,社招连个211或者大厂经理的简历都找不到。毕竟互联网的强度不是人人都能接受的,许多优秀的同学会在校招加入互联网几年之后退出这个圈子寻找一个更安稳的工作。这样的空缺就给了许多一开始起点不是那么高的同学弯道超车的机会。我以前实习的mentor在我一度找不到工作的时候劝我,|"先找个不太大的企业,进了产品圈子,以后就好说了"。现在我把这句话送给想找产品经理工作,但本身条件又不是那么突出的同学。不要被那一两个个例蒙蔽了双眼,一味地投递大厂。诚然,有许多学历不是那么好的同学找到了大厂的工作,但是这些人一定有着非常突出的闪光点。
因此,一时的退让,为的是未来更好的发展。稍微小一点的公司也不是那么差的选择。
(3).产品与运营的选择。
现在有些同学有一个很大的误区,认为运营不如产品。其实在我看来,的确从初始或者同级别薪资上,运营的薪资不如产品。但这并不意味着运营本身这个岗位的要求比产品低。两个岗位只是对于能力要求的维度不同。比如产品更要求逻辑清晰,而运营需要跳脱的思维。大家需要根据本身的性格和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不要因为觉得运营初始薪资低就看不起运营。即便自己平常非常具有开创性思维,但是逻辑性没那么强,也要硬着头皮选择产品。

还有面试、offer选择部分,鉴于现在大多数公司的产品招聘还没有开始,等下次有机会再和大家分享。


全部评论

(4) 回帖
加载中...
话题 回帖

相关热帖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