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我拿到靠谱offer了!特来还愿!
头像
开车的阿Q
编辑于 2022-12-05 14:16 北京
+ 关注

我拿到靠谱offer了!特来还愿!

大家好,我是开车的阿Q,自动驾驶的时代已经到来,没时间解释了,快和阿Q一起上车。

进入offer决赛圈,不论刷过多少笔试、经历多少面试,此刻再优秀的同学也只能选择一家公司。

如何挑选不后悔的offer?这样的问题也许只有过来人才有答案,为此阿Q请了一位朋友分享一些在offer选择上的心得。以下将他的经历和思考整理成文,希望能为困于选择的同学带来一点启发。

长文干货预警。为方便表述,文中的“我”即代指学弟本人。

非常激动能和大家分享我的秋招经验。先说战果:22届某211控制方向,去年参加的秋招,历时3月,一共投递八十多家,获得6个大厂offer,分析三天后决定去蔚来。在蔚来已经工作四个月,目前状态很好,特来还愿,把我选offer的方法分享给各位。

p.s.今年的秋招形势对比去年是寒冬,但是选offer的方法不管放在哪一年都适用。

一、选择一个合适offer,关键是收集信息

回顾整个秋招进程,我最大的经验就是:信息收集真的太重要了!!!拿到offer的时候,很难不想躺。pick一个最喜欢的签了就结束了,这是每个秋招人的本能。

但是看了网上好多入职又后悔的人,瞬间冷静。offer发放,催促你尽快做决定,时间有限。俩礼拜就要决定未来几年的去向,我不能这么草率。

接下来划重点:凭感觉选offer”简直就是现代版你和公司之间的“盲婚哑嫁”!好歹第一任,总得有足够的信息稳妥评估一下。

1、收集尽可能多的信息,才有选择的依据和余地

信息是什么?行业、职业、市场、岗位信息?这几个维度只能告诉你选择的方向,但是哪个性价比最高?只看这个真的不够!手握几个offer的同学一定要“只选对的,不选贵的”

如何“选对的”——掌握多维度信息: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

2、收集内部信息要素:总结对自我的认知与预期,科学分析个中地位

简单来说就是对自我的判断,自我判断越准确,越容易聚焦纠结的具体点,结合外部信息做判定时越不容易被噪音干扰。

(1)列个表,把自己在意的点尽可能多的列出来

一上来就冲大厂的,除了真勇士,就是真炮灰。鄙人刚开始秋招有幸也有过当炮灰的经验。换来的是挫败和迷茫的压力。创业未半而中道劝退,why?

认真想想这些问题:

  • “接受加班么?”
  • “刚工作已经不想靠家里资助的我,现在的薪水够我生活么?”
  • “我能接受异乡工作,远离父母恋人么?”
  • “这个公司专业太垂了,会不会发展面窄,后面不好跳槽?”
  • 。。。。。。

选offer时候想过这些问题么?要想!还要想多!更要想全!这是后面我们做决策时候很重要的原始信息。一开始面试时我就没怎么想过这些问题,结果被面试官一问一脸懵。毕竟这是我选择面试前就应该想到的考量点。

那什么是前文提到的内部信息?一开始认为学校、专业、技能等方面就是内部信息,实际上并不是,这种外显的是最浅显的自我判断,在offer选择乃至整个求职过程中,自我判断需要更深入。

举个例子,有个岗位你觉得你上岗就能干,但是忽略了细节——软性能力和兴趣意愿。比如面试时发现这份工作需要沟通协调能力,实际自己不太擅长;又比如这份工作强度很大,自己又抵触加班。这些个细节才是决定你能不能干,未来能不能长期从事的关键。

(2)用层次分析法,把自己对这些问题的看法排个序,想清楚
  • 选offer的时候:听说公司氛围超好 工作后:为什么合作总是不愉快?想润
  • 选offer的时候:我喜欢这个工作内容 工作后:multitask忙的手脚翻飞,想润
  • 选offer的时候:北上广灯红酒绿我爱了 工作后:节假日凭什么不能回家,出租屋嘤嘤嘤,润吧

事实上,没有梦中情OFFER,只有这点儿不如意有没有戳中你肺管子的区别。感觉戳心的就别去,这个方面戳心但是那方面又挺好,能接受就可以试试。

那怎么去科学预测这些问题导致的综合影响呢?在这里想给大家介绍一个工科的算法模型——“层次分析”法,非常适合大家从这些原始信息中归纳结论,辅助offer判断。

简单来说,层次分析法要先想好每个部分的占比,最后得出一个综合得分,然后根据这个得分去选择投递哪家公司、选择offer。具体情况很可能因人而异……人生总要有一些取舍。重要的是你要清楚自己想要什么。

以我为例,我觉得薪资大概占50%,地域占20%,发展空间占20%,公司氛围占10%

薪资当然是第一要素,但薪资并不是全部。高薪资但干三个人的活,铁定有钱也没命花。

从发展空间上看,包含两部分,个人成长空间和行业的发展前景。

  • 个人成长空间方面,当时,北京和上海的一些互联网公司也给我了机会,但后面研究他们家业务发现offer所在业务边缘,只能放弃。
  • 行业方面,之前说我拥抱变化,就更倾向于风口行业。我个人比较看好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的飞速发展我们有目共睹——大街小巷跑的都是绿牌的车,最近还有望开拓欧洲市场。这一条,offer中蔚来和一家苏州的自动驾驶公司都符合。当然两家的薪资给的都不错。

从工作氛围上看,苏州的自动驾驶公司明里暗里有透露新赛道,业务量大,工作强度不会小。我自认为不是一个很卷的人,太大的工作强度让我望而却步。

蔚来面试时面试官就很有意思,他和我聊了聊应届生求职的情况,给了针对我的发展建议,还说了自己的规划。时不时还安利安利再加公司。整个倒像是职场前辈对后辈的谆谆教诲。当时我就想,那蔚来的工作氛围也是宽松、自由的吧,正合我意!

从地域上看,蔚来有上海、合肥两个base可选,在合肥蔚来总部的机会,对我这个安徽人来说很有吸引力。

按照我层次分析的打分蔚来是最高的,于是我就选择了加入蔚来。

3、消除外部信息差,减少不确定性

当形成了较为体系化的自我判断之后,就要根据内部信息针对性地去寻找外部信息了。

按照我的秋招经验,其实进入到等offer、议价这样的秋招的下半场,本质就是一个信息差之战

我们在秋招的后半段就要通过消除信息差来提高自己的确定性。比如在开奖阶段,等待offer开奖时,包括薪资公布、录取意向等等,这段时间可谓是百爪挠心。这时就需要我们去收集信息、合理设置自己的心理预期。尽人事,知天命,能做的已经都做了,既然叫开奖,具体开了多少也不是我们能把握的。公司好坏和他们的开奖额度并没有必然联系。

外部信息如何收集?可以在网站上寻找他人的经验,比如牛客、知乎、公众号等;也要善于记录自己的求职总结,从笔试、面试、offer沟通等各个缓解中总结出各家公司的特征;最后,还要记得去对比下官方的信息,因为前面两种外部信息收集方式得来的都是最主观、真实的体验,虽然它能给我们拓宽视角,但并不能保证信息的真伪。

二、我对当时的选择后悔吗?

我目前就职于蔚来的数字化团队做软件开发。这个方向整体是在做车辆控制,还和我的控制专业沾点边。我对当时的就业选择后悔吗?没有。层次分析YYDS,真的帮助我找到了一个非常适合的工作。

入职四个月,最大的感受就是蔚来是一个自由、开放、有潜力,成长迅速的公司。整体工作氛围和互联网一样,不打卡,扁平化;业务忙就适当加加班,业务少点儿就去研究研究怎么提效。算是张弛有度。

入职不久就开始新员工培训了,部门大佬会组织定期开技术分享周会,leader每次都拉着我去:“新人嘛,有机会就多学些。”

我日常的主要工作其实就是开发。除了解决业务需求之外,leader 还鼓励我们去参与一些技能提效类的项目。只要你有能力和精力,你一定能在蔚来得到你想要的。他还这么说。

虽然入职只有四个多月,但我感觉自己成长了很多。以前在学校做项目的时候可能只是考虑实现某一个功能,并不会去考虑优化、边界条件等等这些其他因素。真正参加工作之后,才明白不是只实现功能就够了,还要把更多复杂的条件考虑进来,自己开始慢慢学会深入思考了。现在的自己更加主动去提出问题,主动承担起业务中的核心角色,对自己的工作负责。

这份工作带给我的感受和我当时的判断是很一致的,甚至还超过我的预期,所以到目前为止,我可以很自信的说,我对当时的选择毫不后悔。

三、对于现阶段的苦恼,一定要认真地自己问自己

对于很多同学来说,收集外部信息并不难,但是却往往忽略了自我判断的重要性

比如说,我身边好几个同学,由于刚刚走出象牙塔,主观上缺少了对自我的判断,尤其是对于正确评估加班情况的判断,选择了高薪资,进入互联网大厂,开始“养蛊式”职业生涯——拿一份高薪,干2-3个人的活。其中当然有些人留了下来,但也有很多工作不到半年就走了,甚至有些工作两个月被辞退了,平添许多麻烦。我们拿到offer时都是信心满满,觉得自己可以适应,但事实也许并非如此。比起事后弥补,事前慎重选择还是要简单许多。

最后,祝同学们都能和我一样拿到一个称心如意的offer!

全部评论

(16) 回帖
加载中...
话题 回帖